书摘:作为教师上课,有时需要考虑,当学生都会了,我该怎么办?
教师备课时不能把学生当成是一无所知的、零起点的。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数学课上,常常会有这样的场面:老师要教的学生都已经会了,如果老师不能正确处理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课堂就不能给学生带去新奇感,学生就会因没什么可学而开小差,各做各的事。
紧盯着教学知识点,也会让一些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
教师们口头上所谓的“差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教师教学缺少新奇感与思维的挑战性造成的。一些孩子精力过剩,你教的他都会了,他就不再想学了,那怎么办?就捣蛋了,经常捣蛋被老师认定是“差生”。
这其实是因为教师教学只盯着知识点,而没有考虑到具体的人是有差异的,能力是不平均的,有的人接受得特别快,即所谓的一点就通;有的人则需要反复地教,通过间歇式地强化才能掌握一半。而这种差异性正是我们教师要研究的课题。
反思:五一节过后,开始接手一年级。虽说中间因特殊情况又停课一周,但屈指算来也近半月有余。
低年级的课堂,真的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特别是在课程讲完,进入复习阶段的一年级,就更具挑战性。
首先,刚换了个老师,孩子们又开始试探、适应,看看新来的老师有何反应。
其次,书本知识已经学完,即便没有学完,其实这些知识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学会,现在对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难题。
再次,既然没有新意,那就没有了好奇心与求知欲。索性,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或画画、或玩耍、或恶搞引起老师注意。
最后,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可逆,有意注意力就那么几分钟,时间一过,便无法保持安静。
总之,怎么高兴就怎么玩。
这样一来,我们所谓的“差生”就越来越多。大多体现在不听话,纪律差上,其实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可以的。
这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那些真正基础薄弱的孩子。我们的注意力也被那样所谓的“差生”给转移了,只觉得他们差,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
我们班上就有这么几个“差生”,前面我也反复提到。正达,课堂上极其捣乱。很少能安静几分钟,根本坐不到座位上,讲课不听、作业不写。即便这样,若是提问,大都能正确回答出来。
小远,一般不离座位,但课堂上不是画画就是扭头玩耍,也是整天几乎不听课。跟正达一样,脑袋瓜也挺聪明的。他们的精力旺盛,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不学习那就玩呗。
也许是我的课堂吸引不了他们,让他们变成了老师眼中的“差生”:不守纪律、不写作业。这样给孩子贴标签,极不恰当。
当然,班上有几个孩子是真的基础薄弱。半个月以来,简单的口算能一直错。需要反复练习,更需要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
这些孩子不应成为老师们心目中的“差生”!只是时间问题,教育本就是慢的艺术。耐心引导、假以时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花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