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里的东西,大学没有,人生必修。”
我们学习高中语文,老师会讲拼音、汉字、诗歌鉴赏、阅读、写作,学习数学,教材会分为函数、数列、圆锥曲线、概率等板块。在学习必修的课程时,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都会被分门别类,逻辑性很强,学习起来也更容易一些,个人认为这也是为什么系统化学习比碎片化学习的效率高。
而对于说话这一门技术,显然我们是碎片化学习的,从小到大,每经历一件事,我们或自觉或不自觉地总结一点,形成如今的说话方式习惯。但单是对于“说话”这一门技术来说,我们总是会隐隐觉得自己还有哪里说得不对的,还有某些地方更改一下可以做得更好的,却也是苦于无路,《好好说话》一书大体上能解决“无路”一难题。它系统地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日常生活中我们说话的问题在哪儿,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哦,原来就是这样的啊”的想法,恍然大悟,一语惊醒梦中人。
演讲——权力的形成(吸引、聚焦与引导)
沟通——权力的流动(避免冲撞与协调转向)
说服——权力在对方(无权的一方要改变有权的一方)
谈判——权力在双方(双方要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辩论——权力在他方(双方无权决定胜负,通常由中立第三方裁决)
日常的说话情景分为这五类大致还是合理的,演讲时误区在于只顾着自己尴尬,忘记了如何让台下观众听懂自己说的什么,听懂是首要任务。其次,你得讲得有趣,大家都不会喜欢无聊又冗长的演讲,适时地开个玩笑或者和观众互动一下可以增强趣味性。
沟通,个人原本认为表述清楚自己的意见,以及认真倾听就行了。本书中提到传递坏消息的分寸与技巧,在坏事不是自己造成的的情况下,简单明了地转述,不要像自己做错了事情一样。
说服,明显误区:严肃或者大声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被“强迫”着做本不愿的事是很容易引起人厌烦情绪的,好一点的情况对方可能心里不认同也只能暂时应和下来,最终结果大概是他按照你说的做了,但是并不能达到你心里想要的效果。坏一点的情况,引发分歧争吵,关系破裂。有少部分人会忽略你说服的语气,认真听你的建议,分析利弊,但是那毕竟是少数,作为说服者我们还是要从自身改善不是?
谈判,“要懂得给自己开高价”。
辩论,权力在他方,我们一般看到的在辩论场上大家避免吵得面红耳赤,再则就算是吵架,也有人会说“哎大家来评评理”这样的话。权力在他方时考虑的不应只是从气势上压倒对方,还应当想想如何让第三方接受明白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辩论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一个拥有良好辩论能力的人多半是能站得住自己观点的人。
以上是本人对于五维话术的基本概括,书中有一些举例我觉得有一些说不上来的不太确切,不过毕竟作者也提到“本书教人入世而非出世”也有古人提到“尽信书不如无书”之说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更多的说话方式和思考方式还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探索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