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第二次参加营的活动,也就是说做BESTdisc测评没有超过半年,所以,我就没有进行个人行为特质的再测评。对于这个测评工具,上一期我做了很好的应用,也找到了专家给予解读。并在那一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甚至提出了人生走向的大问题。而这个测评报告本身,是有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状态,二是工作状态,三是压力状态。
测评报告对于三个状态下的行为特质的偏差程度,是有不同解释的,也是可以通过这种偏差来判断你当前的状态的。比如,你的报告中,自然状态与工作状态偏差比较大,工作状态与压力状态偏差比较大,或者三种状态背离等等,这都是意味着不同的情况的。所以,要是做专业解读,就必须熟悉这些隐含的规律,才能正确把握DISC测评报告的应用,才会帮助到测评者。
最近在防疫工作一线,特别是在国家口岸要地,咱们由防内部到防止国外输入,压力非常大。并且,也经历了很多坎坷和波折,所以 这几天一直处于高度压力状态下。今天,就借着DISC测评报告解读日,结合自己在压力状态下的感受进行一次自我剖析,期望可以促进自己深度走入DISC,深度走入个人性格行为灵魂深处。
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各家各派修身养性的时候,都要求要“定”,要“静”。比如,佛家,他们讲究“戒、定、慧”,通过戒除贪欲,心得以安定,才能产生人生智慧。道家无为而治,且一举一动,飘飘乎,更是静的邪乎。儒家的“格物致知”似乎也需要静静的思索,想想王阳明盯着竹子。这是不是说明,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是比较容易从容自若,比较容易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我想,这个应该是这样的。再比如,我们都经历过,两个人下棋,总是旁观者清,指指点点,似乎比当局者高明多了。可是,你让他上去杀一局试一试,多数的结果还不如人家局中人。这也说明,一个人的自然状态与压力状态本身就是有差别的,也应该有差别。如果没有,那就是修炼到家了,举重若轻,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样的人,如神一般,必是大家啊!相反,那就是瞎蒙的,不知者无畏也可能。
我最近在高压力状态下,本来年后已经修炼了很长时间,感觉自我情绪管控以及自我行为管控能力已经大有提升了。可是,面对这几次的集中压力状态测试,还是一败涂地。比如,昨天,由于单位团队协作中出了问题,且我前一段时间刚刚跟其中一个人反复叮嘱过,结果,还是被同一块石头短期绊倒两次。所以 我的怒火攻心,被激发出来了。我就用车轱辘话训斥了他,反复磨叨。我妻子在旁边听不下去了,拽着我把电话中断了。质问了我几个问题,才让我冷静下来。心中懊恼无比,这修炼的是啥啊,居然三个月的坚持,真正到实战中不堪一击啊!
今天休整过来,也做了一天的反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能从别人身上找毛病,而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什么你跟对方反复叮嘱,还会出这样的事情呢?是人选错了?还是这个人近期不在状态而你没有关注到?抑或是你没有给对方机会剖析原因?最后,我通过这个事情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我在底层操作系统中还是不稳固,遇到事情,需要让子弹多飞一会。然后需要用“5w1h”去结构化思考,寻求凡事必有的四种解决方案。对于自己关联的事情,要么就是链接到了靠谱的人盯着,要么就自己关注到“关键时刻”,把关系到80%成败的20%关键问题关注到,并第一时间介入。如此,则就会很好的走过一个体系的事情,成为安全运转的良性循环系统。
所以,高压力状态下的问题处理能力训练,特别是内心的平和中正是人一生可以追逐的彼岸。压力状态下的自我管理是实现人生真正自由的必经之路,是人生意义发挥光芒的山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