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最好的老师是父母。父母的言传身教最有效果。
当然这个言传神教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重要的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比较喜欢听音乐,偶尔也会唱起来,有时候抱着女儿到外面去转,唱起歌来,女儿听到我唱歌也开始哼唱起来,她才一岁半,反正就是学着哼着,没人知道她唱的是什么,但是能听得出来她的开心。
现在,只要她听到音乐,不自觉的自己要么哼唱要么就会挥动小手开始跳起来,总之,欢乐多。
今天中午,姐姐在吃饭,中间接了下热水,女儿刚好到她旁边,她用手拍着女儿身上说过去,女儿也伸手拍她,刚好拍在她端水的那个胳膊上,水撒出来一些倒在她的裤子上。
反过来,姐姐还说女儿坏蛋,我看到后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回应了,也许我该表达下自己内心的想法。
但是又担心人家说不值得,跟孩子开玩笑。

大人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以为的开玩笑或许会在孩子心里留下痕迹,特别是对于小孩子,他会从你的言语情绪中获得一些认同。
如果有抱怨,讨厌,憎恶的情绪,那么孩子接收到的这种情绪依然会使孩子困惑,甚至让孩子自我怀疑,开始反感。
就像我们成年人之间的相处一样,有时候我们并不太会去关注对方说话的内容,我们更关注他说这话的情绪态度。
比如男女相处,相互讨论对方优缺点,如果谈缺点时态度端正,情绪良好,那么对方可能会认真考虑接受,如果态度恶劣,情绪暴躁估计即使自己知道是缺点也不想去接受。

前面提到重要的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积极快乐,你传递给孩子的也是一份积极快乐。
如果你消极悲伤,传递给孩子的也是负能量和压抑。
这种都是潜移默化灌输给孩子的,也许你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你并没有认为这些有问题。
比如,你并没有认为作息不规律有问题,所以你也不会看到孩子作息上的问题。
你不认为吃零食需要克制自然你也不会去控制孩子的零食习惯。
你不认为躺在被窝玩手机不好,就不会去管孩子在哪玩手机。
而当你觉得孩子晚睡起不来,当你觉得孩子光吃零食不好好吃饭,当你觉得孩子一直玩手机的时候,你只能说这孩子真难管,这孩子现在这么调皮不听话,甚至训斥孩子。
然而你从来没有去寻找自身原因,他的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你潜移默化传递的。
所以,你也会发现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你斥责过,沟通过,但是好像问题还是存在,和以前一样没什么改变,甚至更加厉害。
因为,在孩子心里,他会认为你就是这样做的,并没有什么不好,所以他没必要改。
他会认为,你自己都是这样做的,你自己都没有改变,还要求我改变?
所以,问题症结在于你的言传身教。
我们的言行会受到孩子的模仿,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他们本就是以模仿为学习,模仿他们亲近的人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模式。
虽然言传身教如此重要,但我们都不是圣人,不会犯错,不能每次说话做事前都想一想对孩子是否有利。
但是我们能做的是用最真实的自己面对孩子,让自己变得更好,变成自己喜爱,孩子钦佩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