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

作者: 慕雪堂 | 来源:发表于2021-10-03 17:58 被阅读0次

        人活半百,搞不清的事还有很多,比如祖籍。这么多年来,曾有不止一个人问过我老家何方,我都笑答:洪洞老鸹窝。

        祖辈里,我连爷爷都没见过,老爷爷也只是从父辈的言谈里获得过些许信息,再往上,则一概不知。我们家既没有堂庙,也没有族谱,从我曾祖父始,我算家里第一个取得功名、吃上公家饭的人。所以真正的祖籍在何方,真心不清楚。倒是打小就听老人们讲,我们村里的人,都是明朝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迁来的。至于祖籍是洪洞县或者另有别途,则无法考证与妄论。因此我总戏称自己祖籍老鸹窝。

        近日读了对隋唐史颇有研究的史学家岑仲勉的一篇文章,提到了李唐之先世。岑先生对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考证李唐先祖不是赵郡破落户,就是赵郡李氏“假冒牌”的结论不以为然,认为李唐祖籍应该是陇西,之所以非要认祖归宗到现在的隆尧,是因为李渊当年跟着宇文泰入关以后,为了避讳自己有异族之血统,才在中原大地上找了个地儿认祖归宗的。加上唐太宗为了笼络民心,所以在赵郡辖区的隆尧建了李氏祖陵。岑先生提出的一个反证就是,在李世民建祖陵之前,任何史书和资料都没见到李唐祖籍赵郡的记录。

        陈寅恪老先生的论证,我没有看过。当然即使拜读了,也未必能看懂,我因为近十年来对老先生的膜拜,对老先生精益求精的学术追求深信不疑的原因,我相信他自有得出结论的依据。

        唐祖陵,我和堂主倒是在去年夏天专门去过一次,主要是因为好奇,想看看皇家陵墓前的石像生到底有怎样的庄严与宏伟。当时虽然驱车两个多小时,下了高速走国道,然后是省道、乡道,田间小道,真可谓是一路颠簸,颇费周折。谁知到了目的地,除了围墙和轰鸣作响的施工机器,什么都没见着。跑了如此远的路,什么没见着,我和堂主不死心,于是回家后我俩在网上对唐祖陵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虽然我至今仍怀疑,隆尧县政府为了开发旅游资源,故意拼凑了(甚至杜撰)一些史料,但网上确实对李唐祖籍赵郡提供了翔实的脉络,甚至几世祖的姓名和官职都写的清清楚楚,着实让人无法判断真假。

        我不是史学家,对历史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在这啰嗦了半天,既不是想与大师们切磋历史真知,更不是炫耀自己又读了一篇文章,我之所以说这么多,我最大的担心是,假以时日,若干年后,如果我的子孙有幸发了迹,还能不能找到我的骨灰呢?到底能不能考证出我的祖籍呢?哈哈哈……

                2021年国庆节后三日


相关文章

  • 老家,老家

    大年三十的中午,我匆匆的从小姨家赶往济南。马路上的车辆很多,公交车也还在运行。我坐上31路,车上只有我和司机两个人...

  • 老家,老家

    伴着应景的阴沉天气和即将到来的小雨,十八年以来有印象的第一次回老家之旅开始了。 去的路上真是历尽艰辛。走了一条悬崖...

  • 老家,老家!

    日寇罪恶从天降,流离失所走它乡。 纵使往事如烟去,梦里老家依旧香。 阔别八十...

  • 老家啊老家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爬树捉鱼,溜街串巷,跟假小子一样。那时候为了方便,我头发剪的很短,也因为天生瘦小,远远看...

  • 老家的“老家”

    今天,大年初一,回到了老家,老家变化真大,坐在车上再也感受不到颠簸了,私家车相比小时候多太多了,闪亮得停在家家户户...

  • 老家老家

    因为给母亲做一个小手术,回了一趟老家。 老家现在的样子与儿时的记忆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小时候,家家把田地看得比命重...

  • 老家的老家

    在我的老家 还有一个被称作老家的老家 那是我在梦里常常见到的她 如今她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 再也没有曾经的活力 风雨...

  • 老家,老家(散文)

    老家是你、我、是我们生命的来处,是生养我们的农家院儿,是永远剪不断的脐带,是我们最初的啼哭,然后一直流淌在我们身上...

  • 老家啊,老家

    是在今年的九月份,突然听到了老家要搬迁的消息。 说是突然,倒也并不全是。早在四五年前,村子里就陆陆续续在传,村庄要...

  • 老家还是那个老家

    年初二从老家回来后,就没回去过。婆婆隔三差五就打个电话,絮絮叨叨聊几句,说想孩子想我们了…… 前两个多月还没解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xb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