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家杨丽萍在被问及为何不肯生孩子时,这样回答:““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也许,某音乐人,原本也应该是这样的人。
然而世俗的期待太多了些。延续香火是一个。优质偶像是一个。爱家好人设又是一个。
一重又一重,与其对自己的期待有重合之处吗?恐怕恰恰相反,是完美的错位。
也许,一个人对自己的期待,就是最大限度去欣赏人世之美,以做出力所能及的最好艺术而已。
这一点,看似简单,其实是要拿整个生命的激情和创造力去搏的。
艺术家,本质上只是艺术的工具。是艺术要借助艺术家的肉身,去完成它自己。
我这样说,懂的都懂。不懂的,也真没办法让你懂。
艺术本身,足够博大,足够深邃,足够让一个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足够demanding。像吸血一样,汲干一个人生命中有限的灵性和情感。
艺术家,似乎与其他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实际上,同时活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
源源不断的灵感来自何处?艺术家,永远活在对自己江郎才尽那一刻终将到来却不知何时将至的敬畏和焦虑之中。
忍不住想说一说,艺术家的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略微懂些艺术的人,对这个话题,恐怕都深有体悟,却又讳莫如深。
就让我直截了当,尽量言简意赅地说出来吧。爱,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个难以落实到具象程度的抽象概念。艺术家的爱,更像一个喻体。他们穷尽一生,冒天下之大不韪,力图为这个喻体找到本体。但,每一个本体,要么似是而非,要们只是一个碎片,一个局部。艺术家的爱,真相就是,努力将这些碎片收集并拼凑起来,以最大限度接近那个理想中的喻体。
艺术家的挑战之一,是既要有辨识度,又要风格多变。我们希望同一个人,会爵士也会嘻哈,会唱主旋律也会饶舌,可柔情可火辣,唱念做打,吹拉弹唱,活脱脱一个行走的顶配一体机。
所谓variety(多样化),看客们有否想过,来自于哪里?
一个魅力四射的人,身后必然有众多陪练,真刀实枪,有血有肉。
所谓“吸引力”,真相是,倚靠看不见的真人元气的滋养。
一将功成万骨枯。艺术家为艺术献身。艺术家身后,一众人等为他献身。
毕加索渣不渣?徐悲鸿渣不渣?但艺术史上,留下来的名字,流传下去的作品,是他们的。
身后都有过多少别人的泪和委屈?不是不共情,只是终究没人记得住。不是不重要,只是价值太不对等。
没有哪一位艺术家不曾与庸常生活对抗。艺术与庸常人生,本质上就是如此不可调和。而偏偏,总是庸常一方,自不量力,满口仁义道德,企图去改变艺术一方。
是啊,那些常人眼中的放纵,不负责任,生活不能自理。是的,批评的都对,批评者占据了所有道德制高点。只是,当一个艺术家被勒令“改正”这一切,他的艺术也将从此山穷水尽。
人无完人。一位音乐家被千夫所指,他的歌曲播放量与下载量却忽然直线飙升,说明了什么?
无脑的人,成为社交媒体上的工具,一面网爆一面狂欢。有脑的人,却在珍惜一个人的才华,保存这个人的作品,恐其从此成为绝响。
既已至此,惟愿留得青山在——“杀不死我的都是学习。”
幸而尚有少数人,即便在当下,依然要为艺术与庸常的不可调和,一辩。
2021.12.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