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事儿这套书很火。很遗憾今天才读完。
开篇语言诙谐幽默,后来文字愈显悲伤。但这确实就是一个朝代更迭起落的事实。史学界对这套书褒贬不一,一说文字哗众取宠,二说过度累赘,索然无味。全书对各人物出场加以大量心理描写,辅以叙情表述方式,主观性较强。不可置否的是此书使得很大一部分人说得上明朝的一些事,一拨人。正史确实有价值,有艺术,可其传播普及影响之面诚然远不及此书。所谓悲剧,是将一件有价值的事物销毁给人看的,无人问津实在又是另一种悲剧。
现摘录书中参考文献若干。
《明通鉴》, (清)夏燮,中华书局,1959年;
《明季北略》, (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年;
《明季南略》, (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年;
《明史》, (清)张廷玉等,中华书局,1974年;
《明会要》, (清)龙文彬,中华书局,1956年;
《明季稗史初编》, (清)留云居士,上海书店,1988年;
《明史纪事本末》, (清)谷应泰,中华书局,1977年;
《清朝前纪》,孟森,(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
《明清史讲义》,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
《明清史论著集刊》,孟森,中华书局,1959年;
《明史考证》,黄云眉,中华书局,1986年;《清初农民起义史料辑录》,谢国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明实录》
《明季党社考》, (日)小野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明代社会生活史》,陈宝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玉光剑气集》, (清)张怡,中华书局;
《嘉靖以来首辅传》 (明)王世贞;
《酌中志》, (明)刘若愚;
《愿学集》, (明)邹元标;
《赐闲堂集》, (明)申时行;
《戚继光评传》,范中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明文海》, (明)黄宗羲;
《召对录》, (明)申时行;
《万历三大征考》, (明)茅瑞征;
《南明史》,顾诚,中国青年出版社;
《万历野获编》, (明)沈得符,中华书局,1959年;
《明会典》, (明)申时行,中华书局;
《国榷》, (明)谈迁,中华书局;
《明史简述》,吴晗,中华书局;
《南明史》,钱海岳,中华书局;
《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上下》,南炳文、汤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晚明史:1573-1644年》,樊树志,复旦大学出版社;
《剑桥中国明代史》,牟复礼(Frederick W.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著;
《南明史》,司徒琳(Lynn H.Struve);
《国史大纲》,钱穆,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十六世界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黄仁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明清战争史略》,孙文良,江苏教育出版社;
《冯梦龙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天下郡国利病书》,明,顾炎武;
《万历起居注》;
《张太岳先生诗文集》; (明)张居正;
《中国经济通史》 第七卷,吴量恺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
《崇祯长编》;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二卷;
《张居正大传》,朱东润;
《陈子龙及其时代》,朱东润;
《清史稿》、《太祖本纪》、 《太宗本纪》、 《世祖本纪》、 《圣祖本纪》、 《世宗本纪》、 《高宗本纪》、 《职官志》、 《食货志》、 《兵志》、 《地理志》,及相关列传;
《明清史论著集刊》、 《续编》,孟森,中华书局,1984年版、1986年版;
《简明清史》,戴逸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明清史论著合集》,商鸿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二十五史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史新考》,王锺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明清史新析》,韦庆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明亡清兴六十年》,阎崇年,中华书局;
《袁崇焕传》,阎崇年,中华书局;
《杨大洪先生文集》, (明)杨涟;
《三垣笔记》, (明)李清;
《杨文弱先生集》, (明)杨嗣昌。
作为一本通俗历史读物,想考究还原历史,参考上述文献资料。
从一个朝代的兴起,到它的辉煌,到最后走向衰退直到被另一个朝代取代,有些悲凉。在这277年里,有那么多东西,比如天道,道义,气数,理想,热血,坚持,黑暗,杀戮,残忍等等等等纵横交错着,影响了演出这幕历史的人也决定了这个朝代的命运。于谦,杨涟,张居正,戚继光,袁崇焕,这个朝代涌现了这么多这么多优秀的人,他们的命运却都被所谓时代的洪流推搡着,但真正的勇敢并不是无所畏惧,而是知道害怕什么却依然面对并战胜它。我想,我看到了的。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下中国,因为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的气节仍在。将来这个民族还会忘记战争的痛苦还会有人背叛这个国家还会有人为私利而抛弃整个民族还会有人在危难时刻苟且偷生甚至发国难财但是这个民族从未毁灭因为总还有那么一批人在她穷的时候不抛弃她在她弱的时候不鄙视她在她需要的时候不背叛她。
文章处处显露作者的历史观,价值信条,无数读者被感染,为其中“气节”二字打动。杨慎先生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当代,这气节二字演化为原则。
微博是个了解明星八卦的好去处,点开热搜,十之八九就是那些事儿,那些人儿。以前我经常在想,荧屏主打的仿佛都是那些人,火的只会更火,而不火的似乎不能成气候。为什么每年总会有那么多考生挤入北影这些院府呢?后来我妹说她一哥在横店做个群演,待遇好上天,至少对我这种觉得兼职一天一百就已经很不错的人来说,是这样的。
以前老听说贵圈真乱,乱是因为被曝光了,被摸底了。
不久前陈羽凡对某工作室的摄影师大致说了这样的话:你上班,我也上班,但是你上班却是我下班的时候。下班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消遣,荧屏上的光鲜是一种,而荧屏下却也是一种。就好像女孩子出门总是会化妆,回家素颜光脚几天不洗头也是常事。这很正常,但是脱离正常的轨道,不被舆论道德认可的另一种方式去过另一种生活,那就不正常了。
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这很好,而前提是建立在不忘初心即原则的基础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