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德国哲学家,曾在大学攻读文学、语言、艺术史、哲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在哲学方面,他师从海德格尔,胡塞尔和狄尔泰的哲学思想对他影响也很大,著有《真理与方法》等。
伽达默尔认为:人面对的不仅仅是物的自然界,还必须面对自己,面对自己所创造的并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所以,在受康德的启发后,他认为哲学解释学的任务是探索理解得以可能的条件。我同意他说的,理解和解释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关心的问题,而且是整个人类世界经验的一部分。了解事物的特征,理解事物的原理,解释事件并不是我们人类的目的,只是我们想要更好生存方式的手段。因此,他说,理解的过程发生在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理解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
在西方传统哲学中,循环论证是错误的,但解释学则认为,在意义理解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细节来理解整体,又必须根据整体来理解细节,因此,“循环”是不可避免的。但传统解释学仅仅在文本框架内考察“循环”,在方法论上,同西方传统哲学没有本质区别。伽达默尔认为文本理解中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循环关系:文本自身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作为理解活动的整体性背景的文化传统与理解活动之间的整体与部分的循环关系;作为理解者的整体性背景的“前理解结构”同理解对象之间的循环关系。其实,这种循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所以,“循环”关系是理解的本体论的构成要素,理解只有在这种循环关系中才能发生。
在旧解释观念中,理解就是努力从思想上、心理上、时代环境上去“设身处地”地体验并恢复作者的“原义”。理解和解释就是回到文本作者的本意。而伽达默尔认为,人的历史性是人类存在的基本事实。对于人类而言,消除历史特殊性和局限性去理解文本是不可能的。理解的历史性具体表现为成见与传统对理解的制约作用。在伽达默尔看来,成见构成了理解的“前结构”,是我们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先决条件;成见不应该是破除“传统观念”,正是传统构成了我们存在的基础,我们是先属于传统而后属于自己,所以成见就像是我们过去的实践心得,是“客观的”;成见未必都是错误的,歪曲真理的,相反,成见作为理解的条件乃是真理产生的条件。传统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究竟是好是坏,取决于我们对待传统的态度。为了更好的理解“理解的历史性”,伽达默尔用“效果历史”这个概念来加以说明。所谓“效果历史”就是意识到我们的理解的处境,即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情境下,也可以说是我们处在怎样的视界下。
伽达默尔认为解释者和被解释者都有各自的视界,我们不可能离开自己的视界去理解别人的视界。因为你看到的别人的经历未必是你经历的,纵使是你经历的,你未必与他有同样的心境与体会。因此,解释者的任务不在于抛弃自己的视界,而在于把现在的视界与过去的视界有机结合在一起,即“视界融合”。理解也是视界融合的过程。一方面,理解离不开传统、成见、现在的视界;另一方面,理解又不能离开解释的对象、过去的视界。视界融合不是两种视界的叠加,而是产生一种新的视界,给我们新的经验和新的理解的可能性。所以,理解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视界融合的过程。
由于人类只能通过语言来理解存在,语言表达了人与世界的一切关系,人永远是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所以,语言是理解本身得以实现的媒介,因此,理解具有语言性。
伽达默尔所提出来的一系列关于成见、传统、视界融合、效果历史、语言等观点,蕴涵着解释学的辩证智慧,为人类理解提出新的观点与视角,也丰富了人的思维与创造。
思想是人类活的灵魂,物欲横流的社会让太多太多的人学会了复制与粘贴,我们需要理解这样一股清流去注入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得出属于自己的深刻的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