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大学走了,店里也不忙,决定每个月回老家陪爹妈呆几天。为了不让她们提前为我回去特意的准备,就没告诉她们具体的日子。
我挑了个大晴天出行,老家不远,十点出的门,十一点半就到了。老爹好像能掐会算似的在小区门外正候着我,问及原因,他说老妈昨晚做梦了有预感。
回了家嘲笑老妈人老成了精,老妈白了老爹一眼没吱声。晚上陪他们聊天,二老说起了隔壁张叔,说张叔现在每天和他们得瑟,今天哪个孩子来看他了。年轻时他由于孩子们没念成书有些自卑,现在却被众多的老哥们羡慕。因为他的孩子们都在身边。
年轻时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飞的高些远些。他们目送我们离开,眼里都是欣慰和不舍。为的就是对我们的成全。
老年了他们眺望远方,盼着儿女回来,眼里满是渴望和欣喜。为的是那份永远的惦念。
不知道他们在依门而望时可曾后悔曾经的放飞。
别让你的爱成为来不及我们小城里有个老中医,他是知青,插队的时候看上了我们当地的一个姑娘,就在我们小城里安了家。后来他们有了一儿一女。再后来那个姑娘得急病不在了。老中医一直没娶,独自把孩子带大。俩个孩子学习非常好,他们成了我们小城所有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俩个孩子一路把学上到了国外,乃至后来都干脆没回来分别在两个国家定了居。
老中医和我爹妈都熟识,老妈一碰见那老爷子,就问人家想不想孩子。老中医就说知道他们都好有啥可想的。随着老爷子一年年的老去,老妈再问这句话时,老爷子只是叹叹气,什么也不说了。
有时候在老妈看病时,和老妈叨叨,儿子也有了儿子,闺女也有了闺女。只是想着在自己活着时能看到活生生的他们。那张他问诊用的桌子上的玻璃板下,压着那两个孩子的照片。每到这时候,他就用手指摩挲着那玻璃板。
老妈心酸不已,回来就和老爸叨叨,得亏的咱家几个都没大的出息,不然像候大夫那样,孩子不都白养了吗?老爹年轻时还不以为然。后来在那老爷子走了后,他说我们,你们以后谁也不许让孩子们出国。
老爷子的葬礼老爸也去了,他在走之前一直盼着孩子们能回来见上一面,弥留之际他说不知道中年的孩子们长啥样了,看照片不做准,将来到那个世界恐怕会不认识。老爷子一直泪水涟涟,可惜他终究没等到。老爷子故去几天后,那个在美国的儿子才赶回来,他抱着老爷子遗像大哭,并反复对着遗像汇报这些年取得的成就。还和给老爷子送终的,老爷子的那几个已经快步入老年的徒弟说,自己多么忙。
那个原来在我们小城医院当院长的大徒弟哭着吼他,你再好也是你自己的,你爹只需要有个病了能倒水,死了有人埋的儿子,你滚回去优秀去,你爹不需要了。再告诉你那个优秀妹妹,我们这小城容不下你们这大神圣,永远不要回来。这个小城以你们为耻。
据说那个优秀的儿子最后灰溜溜的自己走了,和谁也没打招呼。那个闺女干脆连面也没露。
院长的大喝,痛快了小城的人心,咒骂他们的远比小时候表扬他们的多。特别是我爹妈这群已经步入老年的人们。他们不再羡慕别人孩子的优秀了,只是关注着自己的身体,怕给孩子们添负担,也会在节假日眼巴巴的盼孩子们回家。更会羡慕那些孩子们都在身边的老人。
不知道老爷子的一双儿女,在他们也年老时,会不会对他父亲当时的那种蚀骨的孤独和盼望有所体会?也不知道他们在体会到这种感受时会不会有痛彻心扉的后悔.....。但愿吧!
因为再没有比后悔这件事更能细碎的折磨人心的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别用自己的优秀做借口,也不要用没时间做推诿,如果平时没时间,那一定要在节假日回家去看看,别忘了你的父母也许正在家门口等着你回家。如果你节假日也没时间回,那你就把爹娘接过去,他们不会计较你给吃了啥?住的屋子有多小。他们只是想你了,想和你一块呆一呆,说说话。
别以为日子还长,父母年老了,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光顾他们。
前些天在陪老妈遛弯时碰到了初中同学,看她拿着一大包成人尿不湿。问及原由,她说给她妈用呢。年前老太太摔了一跤,突发脑溢血,虽然最后抢救回来了,可却瘫在了床上。
她说她现在最后悔的就是没能领老太太坐坐飞机,原来她妈常和她们说,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坐飞机,看看天上有啥?她们一直不以为意,总觉的时间长着呢,等钱宽裕些领着她妈好好的转转。走的远一些,让她妈过足坐飞机的瘾。可现在说啥也迟了,这个遗憾老是如鲠在喉,不时的钻出来刺痛她的心。
所以她现在每天都去看她妈,其实她看不看,她妈也不知道了。她主要是为了自己心安,她就怕哪天她妈突然走了,她又后悔。
今年年初时,姐姐说老妈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乘现在还能走动,要不要带着二老出趟国呢?当时闺女正面临高考,我有点犹豫,虽然最后决定走,可心里还是有点稍稍的不情愿。结果在出去时看到二老那满满的欣喜和满足。尤其是看到二老面对陌生的环境那种莫名的害怕和紧张,他们像两个小孩子,亦步亦趋的跟在我和姐姐身后时,更真心觉得,带他们出来是多么的正确和及时的一件事。
回程时在曼谷机场,姐姐推着行李车,老妈坐在行李车的最前端,牙龇的像老太阳一样温暖。
有多少孩子在父母面前做过承诺?又有多少孩子把承诺变成了行动?父母是真的老了,好多正确的想法和决定如果没有付诸实施,你也许就和这个“及时”插肩而过了。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孝顺很简单又不简单,尊父母之老及自己之老,你以为的付出其实就是一场相互的成全。
记得有则公益广告,孩子在电话里问及父母的身体,老父亲大声的说,没事一切都挺好,你妈跳舞去了,我要出去下棋。孩子放心的放下了电话。而结果原来是老伴住院了,老父亲匆匆回来收拾东西,赶着去医院陪老伴。一句谎话安了电话两边的心。
孩子没出去念书前看这则广告只是有感于父母爱的伟大,孩子念书出去了,再看这则广告就有了感同身受的体会。一面是作为孩子,对父母身体的挂念,一面是作为父母,希望孩子能安心。
父母与每个孩子的相遇莫不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神奇与偶然,不可复制。请珍惜这种缘分吧,你养我稚齿,我伴你白头!
住了五天,我要回了,不让父母出来送,可老妈还是紧随着出来了。摇下车窗,老妈安顿:“记的下次回来一定要确定时间”。我答应着,老妈又接着吞吞吐吐的说:“不然你爹每天在外面等你,都十来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