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分为四卷,计151.4万字,分别为一卷“夺宫初政”、二卷“惊风密雨”、三卷“玉宇呈祥”、四卷“祸起萧墙”。小说具有史诗般的规模,作者继承了古代小说的传统,采取了通俗小说的写法,运用了文白夹杂的语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取章回小说形式,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取胜。
小说采取了古代章回体,每回都有大体对仗的回目,概括了每回大致的内容,通俗易懂,使读者一目了然。但严谨性有缺。
作者是编织故事的高手。他注意小说的娱乐消遣功能,整部小说靠生动惊险的故事情节取胜,一个故事套一个故事,或惊心动魄,或优美动人,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在急管繁弦中插入轻柔舒曼的描写,有张有弛,增加了读者审美快感。
二,融历史、人情、侠义、公案小说于一炉。作为历史小说,它继承了传统历史演义小说的写法,以时间为经,以历史事件为纬,以“兴废争战之事”为小说的主要内容,如第一部以除鳌拜为中心,第二部以平定三藩为中心,第三部以治河和收复台湾巩固边境为中心,第四部以选定继承人为中心。
围绕着重大历史事件,作者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写,宫廷生活、市井景观尽收笔底,绘制了清代宫廷和市井生活的宏伟画卷。
同时,苏麻喇姑、李云娘与伍次友的恋情,周培公与阿锁的爱情悲剧等等,具有人情小说的特色。但这一方面笔力很弱,情色很淡,显示出作者笔拙或忽略。
山沽店、池心岛的战斗,胡宫山、李云娘的武功,皇甫保柱的行刺,其情节之惊险、武功之高妙与武侠小说相比,毫不逊色。
杨起隆与宫中太监勾结,制造牛街清真寺事件,在镇江谋杀康熙,其曲折、惊险以及悬念设置、破案侦察等手段都是公案小说的写法。
他把历史、人情、侠义、公案融于一炉,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是二月河小说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康熙雄才大略我不否认,但把他写成完人则失当,有盲目颂帝之嫌。情节精彩人所共见,但大量的篇幅游离于刻画主人公之外,若再精炼些则更佳。
三,小说语言既具有古代小说的韵味,又适合现代人的阅读欣赏习惯。作者将大量诗词、歌赋、联文、笑话乃至民谚、民谣引入小说,成为故事情节的有机部分,使小说语言雅化,具有古代语言的韵味,但又可读懂。
叙述的白话语言,各色人物对话的特色语言,诏令的文言语言,各各有别,处理得很好。
二月河用通俗小说的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清代社会历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