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篇文章提到“知识缝合”概念。
为什么你一年读了好多书却后来都忘了书里讲了什么,效率极低?为什么明明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自暴自弃?
原因就是没有“知识缝合”的过程,只是在机械的灌输知识,好比猪八戒吃人参果,过后什么味都忘了。
文章提到,认知的增长=新知识的摄入+知识缝合。
新知识的摄入好了解,比如读书、听课、看视频等。
知识的缝合就复杂些更显重要些,需要把新的知识体系和你旧有的知识体系建立链接的过程,不同体系的脑神经元结合到一块。好比把新的纽扣缝在你的衣服上,这个过程做的不细致不牢固,纽扣就是松松垮垮的粘在衣服上,没过几天,就自己掉了,你自然也就不记得了。
知识缝合又分两部分:“表达缝合”和“实践缝合”。
表达缝合,这个也是老生长谈的东西。
要求你把每次通过不同方式收获的新知识,要用自己的思维和语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说别人听或者写给别人看(我现在做的就是“表达缝合”),从而把别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实践缝合,这一步至关重要。
要把你学的的新的知识,不仅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新知识通俗流畅的表达出来。而且还要在现实生活中,对这些新的知识去进行身体力行的实践,在实践中运用辩证性批判思维去检验知识,得到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缝合”过程。
如罗辑思维的创始者罗振宇,他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写不少于5篇的阅读笔记,这典型是知识“表达缝合”的过程。
再如大圣人王阳明,提倡的“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就是典型知识“实践缝合”的过程。
大家参照这两个口诀,知行合一,持之以恒,必能把新知识这个“纽扣”,牢牢的缝合在衣服上,想掉也掉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