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到嘴的鸭子都能被抢走,你咋这么没用?”
“好家伙,你还恃强凌弱了?”我把手里的黄瓜苏丢给一群可爱鸡们,并说着。
“我觉得我们旁边坐着个弱智,跟鸡都能说?她的脑子是不是有问题……”旁边两个一起学车的学员议论起来了。
“弱智?怎么能骂人呢?你们到底读了多少书啊?”
“来来,看看我可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佼佼者,我没读书?估计你还没小学毕业吧!”
“我是东华理工大学生,还没毕业,我估计你呢也还真没啥文化……啧啧,……”
两人不停地议论着。
两人在教练车上一个下午说着说那,可是呢,三句不离脏,不免想起刚看的北宋赵匡胤与南唐李后主的故事来。
北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心里一直惦记着南唐那块沃土,南唐当然就紧张了,该怎么办呢?论军力咱们是在无抵御之力啊,打是不行了,必须想办法让赵匡胤放弃这暴力想法和平共处才好。许是便派了辩论界第一高手徐铉到北宋说服赵匡胤。北宋一听是徐铉,都吓坏了,要说辩论此人可从无败绩啊,所以无人敢应战。
其实呢,对于这一战,根本无关紧要,因为此时的南唐已是囊中之物,只是早晚的事儿,便派了一个打字不识一个的清洁工来应战。这清洁工面对那讲的滔滔不绝的徐铉是一句不能反驳,因为他压根儿就听不懂啊!弄得这徐铉一头雾水,到底对方实力如何,实在无法探知,第一次被对手折磨得内心崩溃,只好郁闷回国了。
那么徐铉是否太高估自己了,自己认为伶牙俐齿,无人能敌,最后反倒被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清洁工折磨的半死,被击败,他真的无人能敌吗?
所以想到这儿,我觉得也就不必与之争辩。
(二)
华平教授的书中故事不断,且对于我来说很多都是新鲜事儿,许是我太孤陋寡闻。
这不故事又来了:
女孩离家出走遇上坏人,并被控制,找上了女孩的校长,让校长给她担保贷款,校长直接拒绝。这坏人还没完,又强迫女孩诬告校长嫖娼,那女孩还真这么做了。于是校长被拘留了42天,还丢了工作。校长却花了十四年时间洗刷冤屈。
可冤屈真的洗刷吗?这十四年带给那校长仅仅是冤屈吗?逝去的时光呢,青春呢,……因为这么诬陷失去的太多了,可他们表现出的只有冷漠,也便是遇上了人性的隔膜与无知。
这样的事情时不时又发生,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见一个老奶奶摔在了马路上,便过去扶一把,这一扶原本是一个大爱的体现,可老奶奶到了医院面对子女不肯付医药费,却一口咬定那个十来岁的孩子推倒的。这下把所有的责任都要网这个孩子身上推,天哪,他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啊如何承受这些呢?
再有前些年我又在北京遇上过这么一个场景:也是一个老人家过马路,走太急摔着了在路中间,正好来了一辆公交车,司机见况,下车把老人家扶起来。老人家却大声喊道:“你怎么把我推倒了,我这么大把年纪了,怎么经得起这跌打呢,你得赔我……”亏得这司机有先见之明把事情前后的情形都用手机拍下来了,不然真的跳进黄河洗不清啊!
这样的事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到底扶不扶?前几年的春晚一个小品节目“到底扶不扶?”是否讽刺鞭策这一现象呢?我想,他们这便都是内心的恐惧所带来的行为吧。
一个人该如何克服心中恐惧呢?教授给了我们最简单的法子就是观察周边陷入恐惧者的表现,看看他们恐惧就看到了自己。学会观察他人恐惧就会清晰地看到自己,思维视角就会从深深恐惧中挣脱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