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小区是一个三无小区,据说那里人员复杂,出了很多奇怪的事。这次我当防疫自愿者,就是在那里值守。
小区很陈旧,是上世纪90年代建筑。双扇铁门已锈迹斑斑,大门24小时敞开着,好像是在随时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大门的右边是门卫室,但没有门卫,据说曾经有门卫,因小区大多租房客不交物管费,门卫干了不到半年就走人。现在住在门卫室的,是一对夫妻,环卫所的清洁工人。
离铁门大约五米远,有一座废弃的长方形医院,一条二十多米长的通道从侧面穿过,通道尽头不远处是医院职工宿舍。
小区共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七层,共三十六户,大多数都是出租房。
2月4号下午,我和一个叫谭诗的老同志来到那里。我们挨家挨户敲门,有人在家的,就告知他们相关政策,叫他们尽量不出门、不串门,出门戴口罩。无人在家的,就在他家的门上贴上告示。
那些出来开门的,一般都戴了口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太婆出来开门,也许是来不及戴口罩,也许是家里没有口罩,只见她用手拿着纸巾,见我们靠近,她便用纸巾捂住鼻子,把纸巾当着口罩。
也有出来开门没戴口罩的,却是极少数。但他们一般都离我们很远,有的在客厅中央,或是在寝室,或是在厨房,同我们热情地打招呼,和颜悦色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但也有不配合的,其中一户人家就拒我们于千里之外。我去敲了几下门,发现屋里却没动静,我正准备贴告示走人,谭诗叫我再敲下试试。于是,我又重重地敲了三四下。
“敲什么敲?什么事?!”屋里传出大爷的声音。”
“大爷,开门吧,我们是社区防疫志愿者,来了解一下情况。”我说。
我们在门边等了大约两分钟,耳朵贴着防盗门听屋内,屋内静悄悄,大爷依然没出来开门。
我们顿时紧张了起来,我和谭诗对视了一下,我问谭诗:“难道这人是从武汉回来的,被感染了在家自动隔离?好可怕!赶快检查口罩戴好没,等他出来开门时,我们一定得离他远点。”
见大爷很久不出来,谭诗等不及了,用拳头敲了几下。
“莫敲了,不开门,有什么事在外面说!”
“我们主要是问一下你去了武汉没有?与武汉回来的人接触过没有?你和家人有没有发烧、咳嗽症状?……”
“我晓得,都没有!”大爷的语气显得有些不耐烦。
谭诗冒火了,边下楼梯边小声说:“大爷真是的,开个门会死人么?”
不料大爷听见了,阴阳怪气地说:“就是会死人,不开门怎么了?!”
我们悻悻地离去,继续排查其他住户。还好,其他人都很配合,我们很快就排查完了。
从第二天开始,我正式当起了门卫。
我们把铁门关上,只留一个小门进出。对进出的人员,叫他们自行登记,并给他们测体温。他们大多数都很自觉,有的不用我们提醒,自觉留下来让我们检查,并在登记表上登记。
没有人进出的时候,实在无聊,我就看书,刷简书,浏览网页……
然后三天过去了。
第四天上午,小区进来一个中年男人,头已秃顶,穿着皮夹克,拿着公文包,昂首挺胸,两眼平视前方,无视我们的存在,径直往小区里走。
“请你等一下。”我说。
“等啥等?我有事。”秃顶人回答。
“你没看告示吗?进出需要登记和量体温。”和我一起的老同志说道。
“我不需要测,也不需要登记。”秃顶人说。
“我们测量体温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感染人群,尽早隔离,以免感染其他人。我们登记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感染人群进入……尽量不要外出,出门要戴口罩,这些都是为你好,请你理解一下……”我耐心地给他解释。
秃头没有停下脚步,一边走一边回过头来,瞪圆了眼睛看着我,说:“我是医生,难道我还不知道吗?这些还用得着你们来教?!……”说完,背着双手大摇大摆地走了,背影越来越小,消失在巷道里。
我和谭诗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由他去吧,病毒不是他的亲戚……人不作就不会死。”谭诗用手摸了摸口罩,严肃地说道。
后来我听小区的人说,秃头原来是那个废弃医院的副院长。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五天过去。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那里值守了。
那里的空气清新,除了那两扇铁门有些生锈外,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