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所在的城市每年都会举办书展,在文化广场搭上大大小小的棚子,每家出版社一个棚子,有大有小,有简陋有豪华。爸妈跟很鼓励我买书看书,除了平时去书店,一年一度的书展也都会带我去。
有一年去书店淘回的书中有一本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也不知道怎么就买了这本,可能是觉得封面挺好看,记得是蓝色的。爸爸看见这本,还以为我想研究植物学了,翻看了两眼,才知道是小说,还看到里面有些嗯嗯嗯的情节,好在也没说什么,在那代人之中,爸爸算比较开化的。
后来随着慢慢长大,陆续的看了他的其他的书。那个年代,村上春树、宫崎骏、久石让,廉价日系文艺青年几件套。
除了海边的卡夫卡,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看名字就不想读。一直觉得村上的书名有点媚俗,不知是不是翻译的问题。
小时候看村上的书,别的倒还好,主要是觉得书中的人物,也就是村上自己,一直都在装逼。不管遇到什么奇奇怪怪的事情,都不忘装逼。所谓装逼,必须要有几件专属道具:音乐:交响乐、爵士乐(当年还买过一张他书中推荐音乐的CD,还挺好听的);酒,威士忌,印象中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好的酒,日本人爱喝波本,老殖民地了;食物,他书中有个定式,就是主角和主角团被外力困住,但又在一个可接受的舒适的环境,例如还可以自己放唱片、做饭,而每一顿饭的准备过程都是一次装逼。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文化隔阂,现在看那些,就不会有什么感觉了。就像郭敬明,当时甩出一堆四个字的大牌子来,乡镇青年确实懵,毕竟那时候网速还慢。
记得最清楚的,《挪威的森林》中,渡边和绿子,在饭店初次见面。绿子看他吃的蘑菇、煎蛋、青豌豆色拉,说下次试试,绿子的是通心粉、奶汁烤菜。渡边说,通心粉、奶汁烤菜也不错嘛。
像这像个菜式一样,书中充斥着这样一种简单却有点高级的味道。
解构一下,如果渡边吃的藤椒手撕鸡、韭菜鸡蛋,绿子说下次我也来这个,今天点了农家小炒肉和鱼香茄子。好嘛,这两位口味还挺搭。
最后顺便说一句,村上小说中最喜欢的是《飞鸟奇状录》,这本是他的书中政治性最凸显的,毕竟只是装逼生活的话,自己过起来不知道怎么样,看多了还是会腻歪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