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479266/a783b4627a1a2952.jpg)
我想我可以回归了,因为我终于完成了我的考试,近期的焦虑感、紧张感已渐渐消失,释然了。这一阶段的旅程结束了。我必须做一个总结,做最后的反思与成长。
考试终于结束了,说点什么呢
谈谈网络考试:
现在的博士生考试都变成了网络考试,应该是受到去年疫情的影响。但是今年也是这样。我真是赶上了。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对我而言,觉得真的是麻烦了些。
当考试时间通知出来的时候,我惊呆了,真是一点也不愿意。连考试通知上的内容我都得看好久才清楚。考试的流程是这样的,学生自己准备考试的环境,还要有双机位摄像头能监控你。时间总的100分钟,三门课程,一门50分,每门一道题,专业课的题目从两道中选择一道来答。总共算是三道大题吧。但时间真的是有点少了,根本就没有给人思考的时间。
说说环境的问题,我在学校,最初选的是宿舍,但收拾来收拾去,宿舍人都在,始终感觉东西太乱太杂,隔音也不好,我不想因为这些外部原因影响我的考试,于是硬着头皮去找了酒店。订了三天的,每天300多(北京的酒店真的贵,而且时间越临近越贵,不是固定的),这下1000多块钱就没了。我实在是有些心疼,但想着最后了,当是投资吧,这真是一笔不少的开销。学校这一点上真是让我感觉亏的慌。当然对于外地的学生来说倒算是省了一大笔钱。
网络考试不好的地方在于,考察的不全面,时间紧张,流程麻烦,考试氛围不好。好的地方在于时间短,结束的快,早死早痛快。咦。。。。。
总的来说,我是真的不喜欢,不知道考了个什么。这是不是我有生之年最不像考试的考试了。我感觉是如此的麻烦,还让各个摄像头对着我。还得检查网络的好坏,有的人掉线了甚至得重新考,或者还要花费时间调试设备,这对人是多大的折磨呀。
时代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样式,我们接受着新的样式也慢慢的适应它。我感觉太快了,太快了,现在的节奏太快了,我甚至不敢让自己慢下来了,考试结束后,还是要默默的背起书包去图书馆,还是得做大量的思考。这个时代好像不给人停下来的脚步。闻闻花香,听听鸟的鸣唱。有时我也在想我应该慢下来,细细品味书中的话语,听一首自己喜欢的慢歌,早上醒来以后悠闲的到校园里散步,吟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是我太快了吗?我迅速的读完考试的参考书,迅速的记下大量的笔记,迅速的完成论文的各个章节。好像马不停蹄的。一遍遍的返回以前,加强自己的记忆。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快了。可还是赶不上看看春天的花开,赶不上它们一点点长大的身躯。它们长得如此的娇嫩,多少次,我想驻足观看,都因身上的压力任务向前快走了几步。 过去的又怎么能回去呢?
如果我慢下来,我不会一个小时骑着车子找到酒店,如果我慢下来,一本书可能得读上三个月。但是要多快才能赶上不断变化的世界。慢节奏,快生活,仿佛都很矛盾。我也有心中向往的田园世界,也有心怀天下的梦想。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或者说你到底想要发挥自己的力量干什么呢,我梦想过自己是个文化知识分子,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园丁。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79266/b9d42d6113db3685.jpg)
在知识这片土壤上,每个人永远都是个学生。现在的知识获取是多么的便捷,也给予人太多的诱惑,什么都想学,甚至说什么都得学。写论文要对电脑的功能了如指掌,要让文章看着好看,会引用,会用参考文献,图标格式,到了公司要学会pathon .太多相关的技能了,甚至拍照拍视频都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的新技能。我们处在20世纪和21世纪的交界点上。对于我来说,电子设备的使用都是新兴事物,两年前我才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两年半之前,有了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一年前有了iPad 当作学习工具。从不会打字,到熟练的操作各种技能,都是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这些设备成了我大量信息的载体。我建立了自己的知识库,打造了自己的学习网络,虽然都在初步阶段,但总算成为了一个不那么“手慢”的人。
研究员就是要在某一领域有着突出的成就,甘于寂寞的人现在太少了。硕士研究生好像就是还是在本领域内把土挖的更深一点,而博士研究生就好像要把周围的土都挖掉,还要刨出它的根。它需要多学科的支撑。人世轮回,当初没学的最后还是要补上。想要见解高远就要学会融会贯通。想要发展就得建立联系。一生勤勤恳恳的耕耘,大多数的时间在积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下来的东西摞起来可以支撑起天地。在某一方面有成就已经很难了,何况还有那多么多呢?行了,也不要有那么多的压力了,没说必须学完。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能把好的东西吸收一点就很不错了,自己呢,要成为一棵树,要吸收营养,让自己身上长出一茬又一茬的嫩芽来,新鲜而有趣。不也挺好吗?
好了,停止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