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小李的时候源于学校迎新演出,他扮演舞台剧里的后妈角色,原本主角是白雪公主,结果他的后妈角色一炮走红,从此也留下来一个绰号“后妈”。演出当天因为男扮女装,又化了妆,我无法看清他的长相,唯一的感觉是,这个同学演的挺搞笑,该是女性化动作的时候,他表演的非常到位。有些好奇:男同学表现出来的娘气,不知道是剧情需要,还是本身自带感觉。
再一次见面时是参加文学社活动,安排新社员的见面会。作为老成员的我,自然要参加,毕竟培养新人的机会来了,可以卖点老资格的机会来了。小李在一名社团干事的带领下,走到我面前,又高又瘦,戴一幅黑框眼镜,恭恭敬敬的喊一声:学姐好!以后请多多关照。我当时就笑场了,觉得见面会怎么有种电视剧的感觉呢?我笑着回应,你还是叫我名字吧,我很不适应。同行的老社员说,他就是上次表演的那个后妈,小李,他每次看到比他入学早的,都是喊学长,学姐。小李再次恭敬的称呼我学姐。于是,这个称呼我就收下了。
再后来因为社团活动接触多了,慢慢熟悉起来,了解到他学的是文秘专业,班里80%都是女生,他天生性格柔弱,又整天跟女孩子打交道,难免有些娘气。但凡有什么工作交给他,他总是完成的非常好。他学习很认真,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一到假期会出去打工,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给人的感觉是正能量满满,积极乐观的好青年。我猜想,这样的孩子应该是家庭氛围很不错,所以父母把他培养的很好(他的身上没有一般男孩子那种懒散的脾性),但是真正了解后才知道并不是我想的那样。
偶尔的机会了解到他申请了贫困生,不过因为只是社团上工作交流,我并没有深入了解。等到他入党时,我是他的介绍人,于是又有了更多的交集,了解到他除了学校的课程,外面还报了一些资格考试,他目标非常明确,希望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减轻家庭负担(至于家里都困难,他没说过,我也没问过。)因为他的好学,谦虚,要强等等,让我们社团的老成员对他印象都非常好,一旦他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大家都会帮他。
很快大学毕业了,我们各奔东西,但一直保持着联系,我了解到他坚持学习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他想考的专业文凭,又坚持了2年考取了公务员。这样的毅力,让我很是佩服。我一直在想, 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这么坚持的呢?
一直到他结婚那天,看到他的父母,我才真正明白,他的动力是因为他没法依靠父母,他只有靠自己。他妈妈推着轮椅,把他爸爸推进了婚礼现场。父母头发花白,看起来比一般同龄人的父母年纪大。而且妈妈好像视力还不太好。
原来他父母都是残疾人,高龄的时候才有了他,但因为父母身体原因,没办法打工赚钱,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大他。他从小就是被帮助的对象,包括学费都要靠借,所以他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因为他知道,只有靠他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他整个家庭的困境。那一刻,我觉得我才真正认识了他。
一个人无法选择他的出生,但是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决定自己未来的方向。他没有别人羡慕的那种一出生就拿了一手好牌的人生,但他拿着仅有的几张牌,不灰心,不气馁,慢慢通过自己的努力,手里的牌越来越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用他的故事告诉我,如果你觉得自己手里的牌不好,千万不要放弃,只要你有目标,肯努力,一定可以拿到你想要的牌,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