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出世与入世

出世与入世

作者: Mr_Biao的写作园地 | 来源:发表于2021-08-30 08:51 被阅读0次

本文不打算对出世与入世在儒家、道家和佛教中的历史沿革做解读,一是学养不够,二是短文也讲不清。

出世与入世,在现代信息社会语境下,大概更多时候会在写作或思考中出现,而较少出现在日常生活对话中。我查询了一下“出世”的概念意义,百科显示有九种。越是意义繁多,其实越是容易混用、误用,无法形成非常大众化的共识。但是像一些新发明的词或短语,则具有更鲜活的特指,如yyds,瑞思拜等,所以词汇的含义,也会随时代和使用的人群发生较大变化。一个词汇的某种特定含义,也只有某种特定人群和场合,特定时代使用。“出世”作为一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词汇,显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失去活力了,更多的是用一些现代价值观体系的词汇代替。

“出世”在现代语境下,更多与“随意而安”,“容易满足”,“保持距离”等有近似含义,而不像中国传统语境中,出世就意味着远离尘嚣,隐居避世。与之相反,“入世”更多代表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动作趋势。

在现代语境下,由于居住空间的更加聚集,人口密度的增大,一般情形下,在城市居住,远离山水,人们难以有跳出俗世的时机,纵然偶尔有亲近自然、山水之乐,也不过是偶尔的旅游,不是正常生活的常态。或许在旅游景点工作的人除外。不过越是著名的景区,可能也越繁忙,自然风景再好,当接待业务成为工作,也会有琐事占据心灵的困顿。

此外,入世与出世,很多程度上与是否建立家庭有关。一个建立了家庭的人会处于责任感,更多地走入世的道路,求取物质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即使家里有矿,恐怕也得找点事做,为培养下一代而努力营造空间。从此意义而言,更多人是不得不入世,不能不入世,他们并不具备出世的条件和资格,因为生存的原因,必须融入更大的集体。

相关文章

  • 出世与入世都是修行

    1.出世与入世 入世与出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像儒家的思想趋向于入世,而老庄的思想却是趋于出世的,在我看来,...

  • 入世与出世

    入世 便混入风沙 总是飘散在空中 出世 便落于深海 总是沉入大海中 无论入世还是出世 都难以避免 既远又近的不可知...

  • 出世与入世

    佛家语所谓:“出世,入世”出 世就是抛开世俗的杂事、欲望,一切 随缘行事,与周围的人、事没有矛 盾,达到一...

  • 出世与入世

    我习惯了世间与世外的奔波,我习惯了踏破铁鞋终一无所获。我习惯了倾情演绎却无人喝彩,我也习惯了处处是岸却不许停泊。我...

  • 出世与入世

    周日,骑行! 出门,天阴沉,微凉,微雨丝!向左,繁华都市,人丁兴旺;向右,直接遁入荒野,少有人迹!迟疑了一下,还是...

  • 出世与入世

    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最大不同,是因为中华文化有出世与入世的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家和道家。 任何一种文化或...

  • 入世与出世

    淹没和淘汰有近似处,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淹没带有被动性,淘汰常是主动的,历史上的人、事、物皆多有相关案例。 文学巨著...

  • 入世与出世

    以前很不明白为什么古代有入世与出世之说。“世”充满着欲望和利益,往往入世之前的人思想单纯和平和,一旦入了所谓的世整...

  • 出世与入世

    有人说:“儒家是入世的,道家是出世的。”我对此持不同意见。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主张“礼”,亚圣孟子主张“施...

  • 出世与入世

    入世之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越深,人心越变, 出世之人,则不必多阅世,越世越浅,人性越真 何者为上,因人而以,不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出世与入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na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