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关于这本书,可谓是早有耳闻,寒假即将来临,为了能在父母面前树立一个爱读书的良好少年的形象,我决定从校图书馆借两本书回家。于是朋友便推荐了这本书给我。在长达18小时的火车途中,我读完了前半本,在家里的时间偶尔翻几篇,也算看完了吧,明天就是还书的最后期限,图书馆的微信后台还书提醒已经在催促,今晚便将心里的话写出。
本书分为三部,我将其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年仅15岁的青年亚历克斯在第一部中表现为恶,极端恶。暴力,抢劫,欺凌,抽送……安东尼伯吉斯借青少年的叛逆刻画了一个恶,当然,它为社会所不容。少年们的“花样”最终被警察抓到现行,而亚历克斯也犯下杀人的重罪被捕入狱。第二部分:小说的第二部,亚历克斯再一次体验了被“兄弟”抛弃的感觉。同舍监的人共同教训新人,不幸的犯人心脏病发作致死,同舍监的“兄弟”将责任全部推给亚历克斯。“年轻大胆,罪大恶极”是人们给他的新形象。第三部分:亚历克斯被说服参加改造项目。亚历克斯被迫观看与暴力,犯罪血腥的影视片段,同时在他的身体内注射“洛氏物质”,让人体产生恶心,口渴,疼痛等等负面效果。毫无疑问,读到这里,我的心里是愤怒和恐惧的,这违背了“人”字。为了抹杀恶的存在而采取的这种摧残精神的手段,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罪大恶极呢?第四部分:按照约定,改造完成的亚历克斯被释放。可是,身体的反应机制让他连基本的自卫都做不到。回到家的他被房客挤兑,被昔日的仇家和小混混欺辱。亚历克斯无力反抗。在心理防线的全面崩溃下,他选择了跳楼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第五部分:故事没有结束,失血过多的亚历克斯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而他的身体机理也恢复了正常(也许因为失血过多,“洛氏物质”被排出体外)最终,20岁的亚历克斯终于长大了,将暴力这种年少轻狂的产物当做孩子气的玩具抛弃了。
在我的记忆里,对于发条橙的电影版有模糊的印象。主人公被人欺辱,想要反抗却又不能的矛盾和痛苦至今不能忘。
在此,我节选了书的前言和作者自传。
“青少年的自由意志能够在善与恶之间做选择,尽管大多都选择恶;通过科学手段的调节,人为的消灭这种自由意志,而这种行为在神学意义上是不是比自由选择更大的恶呢?”
“我这样认为,是因为人在定义中被赋予了自由意志,可以由此来选择善恶,只能行善,或者只能作恶的人,就成了发条橙。”
“他的外表是有机物,似乎具有可爱的色彩和汁水,实际上仅仅是发条玩具,由着上帝,恶魔来摆弄。”
“彻底善和彻底恶一样没有人性,重要的是道德选择权。恶必须与善共存,以便道德选择权的行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