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觉得,人的口味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作为一个老淄博人,自信熟悉家乡的每一样美食、小吃、或面或菜的家常饭食,不可能在我的味蕾中再增添新的美食,直到我自制的菜煎饼,再一次刷新了认知。
缘起:
清明节,我们一行五人去博山,在赏花、买陶瓷琉璃、吃博山菜等固定节目以后,归途中,拐到淄川中国琉璃博物馆参观,又到西河镇买了淄博当地著名的西河煎饼。
看着这不起眼却很昂贵的煎饼,由于我刚在家门口的市场买的煎饼,是小米和杂粮的,价格适中,对比之下,西河煎饼就贵了许多,大约3-6倍。一个薄薄的折叠好的煎饼,大约一封信的重量,一块多钱。
姐姐推荐买这家的红枣、地瓜味的,我又加了山楂、大米的,花费100多元。路上我们尝了尝,确实味道不错,口感醇正,又如纸薄,手艺难得,但也没觉得如传说中的神一般存在。
回青岛后一阵忙乱,也没顾上吃。商家说过,她家的煎饼不要放冰箱,常温放置就行,如果觉得干巴一些,可以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就软和了,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添加。
忽然和姐姐通话,说起菜煎饼,其实她一直大力推荐我做,说是最简单最方便的饮食,让给将要高考的儿子调剂一下早餐。可是想到以前母亲制作时候的种种烦燥,又是漏馅又是烙烂,我也一直提不起兴趣来。果然和姐姐一说起漏馅,热情的她立即和我视频,当场演示了如何折叠,如何包裹,现场教学。
制作:
确实菜煎饼是最省劲的,比包水饺、擀菜饼、烙煎包,要发面、要和面、要调馅,很是繁琐,仅仅包水饺,一个人要忙活半天才能吃上水饺。现成的煎饼,只是调个素馅的功夫啊。
于是买了点韭菜,调好馅子,用电煎锅煎了,非常好熟,火力也不须太大。看看,卖相还蛮好的。
于是各种晒,各种的询问和答复。
@林律师 一,炒鸡蛋碎,炒豆腐碎,放凉。剁焯过水的木耳和粉条,粉条接着用老抽腌。放韭菜,姜末,花椒面,花生油香油。二,选择软和些的煎饼,展开呈半圆形,放馅平铺,包住头尾,卷成平卷,不容易漏馅。三,电饼铛(cheng居然念撑音)不放油加热一档,放上煎饼卷,大约30秒翻面。四,外焦里嫩的烙菜煎饼告成。五,煎饼的选择也关键,我用的是淄博淄川西河煎饼,薄如蝉翼,状如a四。不要太厚的煎饼。
放哥:看着就好吃!收藏了!
这是卷了好几层的煎饼哦,看上去还是很薄。味道和总结:
菜煎饼烙成,入口的那一瞬间,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酥”,果然是心都要化了。
周村烧饼的“酥”是一种比“脆”略为软和些的感觉,但比“酥”还要硬一点,总体是香和脆;
炸花生米、香酥牛肉干、风干肉也是属于“脆”的范畴;
只有用西河煎饼做的烙煎饼,入口时,那一薄如蝉翼、看上去有点脆的煎饼即瞬间化为乌有,随着馅儿,扩散到你的口腔中,难以名状的酥软,同时渗入到你的五脏六腑,大诗仙李白入口的那一瞬间也只能说两个字:
“好吃!”
李白吃没吃过不知道,反正我是彻底沦陷了。
又做了两个普通煎饼当皮的,味道就差得远,首先是厚度,里面的馅还不够软塌下来,外面的煎饼已经快要糊了。其次是口感,吃过了西河煎饼的薄和细,其余只能是粗糙了。再次是口味和添加,普通煎饼大多添加糖,各种口味的都要加糖,我在网上之前也买过大名鼎鼎的泰安煎饼,甜的令人味蕾不舒服。西河煎饼是一点添加也没有的,味道醇正。
自左向右,分别是地瓜味、大米、山楂、红枣、小米的。这五种我分别都烙了一个试了试,还是用小米的最好吃。
当零食吃也很好吃,用手撕着,一片一片的,老幼皆宜,比起一些膨化食品油炸食品要健康得多。这样吃我最喜欢山楂的,酸酸甜甜。
想起几十年前母亲摊的煎饼,那时生活都不好,全村的人一年到头主食是玉米,大部分人家还不会摊煎饼,只能蒸窝头,母亲还是比较能干的,亲手教会几个邻居学会摊煎饼,煎饼软糯香甜,毕竟比又厚又硬的窝窝头好吃。再好吃的食物一年吃到头也厌了,自小我就吃够煎饼了,自然十分不喜。且母亲是用擀面仗摊,她摊出来的煎饼厚,有人习惯用一种三角形的木耙子摊,相比能稍为薄一些。后来听说博山一带兴起一种“刮煎饼”,不知道是用的什么技术,薄如蝉翼,味道自然就好的多。
西河煎饼应该就是这种“刮煎饼”,如果煎饼有星级的话,我要评西河煎饼为“8星级”。哈哈。
我爱西河煎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