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皆模仿。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时间是有意识学习而获得的,但如果儿童能切身感受到对自己好用或者对自己有利的别人的行为,他们即使不去刻意学习,也会在潜意识习得这些技能。今年暑假,弟弟领着小侄子从外地回来小住了一段时间。小侄子的行为动作,与半年前相比,简直需要刮目相看。不得不得感慨儿童在小时候的变化确实称得上“日新月异”。记得去年回来,三岁大的侄子跟在女儿屁股后面,既不能听话的跟姐姐好好玩儿,又不愿意一个人独自玩儿,两个人在一起,总是有处理不完的矛盾。侄子蛮不讲理的时候,女儿也会委屈说:“我也是孩子,我不会让着他。”两人有见面便剑拔弩张。今年小家伙回来,女儿悄悄跟我说弟弟变化好大。虽然他还是毛毛躁躁经常犯错,但是嘴巴变甜了。每当他做错事儿,他就立马对着弟媳说一句:“妈妈,我爱你。你能原谅我吧?”弟媳每次回应孩子,也先回复:“妈妈也爱你。”随后再说原谅不原谅的原因。女儿悄悄说弟弟简直是个小人精。但与此同时,女儿确实观察到弟弟嘴巴抹了蜜后,确实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那就是一般不会被批评。女儿不好意思照搬小弟弟的方法,但她在犯错后也换了招数:“妈妈,让您操心了,我立马改。”我也只能笑笑提醒她下不为例。只是有时候她的方法也有不灵的时候。因为手机的问题,因为作业粗心的问题,当我生气时,我的声音会不自觉拔高几个分贝,这时候女儿反而一副沉得住气的样子。她还提醒我:“你看你,生气了。”起初,我会回怼她:“说你不听,我当然生气。生气如果不解决问题,我不介意揍你。”但我这样说完,她不仅没有了做错事儿的愧疚,反而觉得我小题大做。后来,当我发现,吓唬她没多大用,于是,我也悄悄换了招数,当她跟我主动道歉时,我便就坡下驴,提醒自己觉察自己的情绪,提醒自己安静一小会儿再跟女儿沟通。情绪稳定后再解决问题,女儿不愧是个好学生。她不仅受到弟弟的启发,连我这招也很快学会了。要是我惹她不开心了,她会主动要求情绪暂停,等组织好说服我的理由,她才会再跟我谈。这样,我们之间有效降低了冲突的次数。基本上每次沟通都可以解决一点小问题。今天中午回家的路上,我问她上午在学校有什么收获,她说今天上午收获了郁闷。原来她跟同桌闹矛盾了。“同桌的话,确实让人心烦。毕竟两个人低头不见抬头见。有什么好办法呢?”我嘟囔着。“其实也没什么,或许他故意气我呢!”女儿说出来以后,心里逐渐有了释然了,我趁热打铁鼓励她自己解决问题。“哪有你这个社牛解决不了的问题啊!”女儿被逗笑了。“小菜一碟”她狂妄地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