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长大的过程里读过《论语》《中庸》《大学》大概孔子在我面前,是一定要立正的,因为太伟大了,那伟大让人敬也让人畏嘛,有尊敬也会害怕。其实,小时候在家里觉得父亲啊老师啊,大概都扮演这样的角色,所以有一天你忽然翻到了庄子的时候,会忽然觉得你不应该立正了,你可以稍息,甚至可以躺在床上跟他对话,真的像一个好朋友一样,我们成长的文化里不能没有庄子,少了庄子以后很容易变的非常僵硬,儒家的文化,我们读《论语》读《孟子》,大家都会觉得有很多的励志的格言,对人有很大的鼓励和要求在里面,可是读庄子的时候会发现很有趣,几乎都是一个一个小故事,那些小故事读起来会觉得非常的有趣,那我自己长大以后我一直在反省一件事,在我成长的60年代70年代是格言最多的时代,我们大概在小学,从初中到高中,每次的朝会结束以后,都要呼口号,这叫做青年守则12条,有一天跟朋友讲说,唉那个时候每天呢真的是每天每天都要呼口号啊,忠勇为爱国之本,孝顺为齐家之本,然后就不记得了,我常常觉得很奇怪,每一天念的东西,为什么我最后只记得两条,后面都不记得我,后来在反省格言有在生活里的意义,用很工整的楷书写了放在身边变成座右铭。可是,不见得都能够做得到,如果格言跟生活没有密切的实践的关联,大概都不會记得,读庄子的时候,几乎读不到太多的格言,他也不那么讲励志,或者也讲励志吧,可用很美的故事来讲。
所以,今天整理庄子的几个小故事,借此可以了解一个故事存在的重要意义,印度古老的史诗,摩呵波罗拉,罗摩延娜是一篇一篇的故事,希腊神话是一篇一篇的故事,连基督教旧约圣经的故事,约拿传讲一个约拿怎么被一条大鲸鱼吃到肚子里的各种神怪的经验。
只有在读《论语》《中庸》《大学》的时候,忽然发现没有故事,儒家非常的务实,总觉得生活必须要面对沉重的现实,所以好像没有时间去讲故事,或者故事很浪费时间,可是我还是很怀念小时候,其实一方面是爸爸总是用楷书在家里挂了一个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全部都是教条性的东西,另外一方面妈妈会在满天繁星的晚饭之后,坐在院子跟我们讲很多的故事,那个白蛇传真好听到极点,你每天都希望她多讲一点,可是好长的一个故事,一条蛇,要怎么样怎么样的蜕变,最后变成一个美丽的女人,怎么去认识一个她所爱恋的许仙,这故事没完没了,我们大概后来都是围在妈妈的旁边,很少人去治家格言,治家格言只有大概做错事罚跪会跪在他前面,所以你对他印象不见得那么好。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重新,尤其在疫情之后,这些故事在疫情严重之前的时候,还没有那么深刻的感觉,这几天重新再整理一下,忽然觉得好感动,就是大家都记得《逍遥游》第1个故事是在讲北方的荒凉的大海里,一条寂寞的鱼,那么努力的想要变成飞起来的一只鸟,大概最早在青少年的时候读到这个故事,觉得渲染语气,好像忽然触动了什么东西。就是我们在外面社会上跟人的来往,好像有一部分都不是真实的自己,你就在扮演那个荒凉的寒冷的北方的海里的一条鱼,天长地久它就是一条鱼,可是如果心里面有一个愿望那个愿望像一个梦一样,忽然他很想做鸟飞起来。
庄子如果碰到孔子,孔子一定问他说干嘛一条鱼要变成鸟啊,庄子从来不解答这个问题,可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大概都知道你曾经有过一个梦想,他没有原因的,是你想完成自己最内在的那个向往,好喜欢这个故事里讲的这么简单,大概早期人类的这些故事都不是用书写者,就是其其实孟子、孔子他们都不是书写者,他们都是上课讲课。
佛经,佛陀所有的经文都如是我闻,就当时我在现场我听到这样说,所以都是学生笔记。那么新约。我们看到有约翰福音,有马克福音有四福音书,是4个学生记了当初老师讲的话。中间略略不同,你会觉得这些学生注意的重点也不一样,所以笔记很有趣,如果我们把当年大学的笔记留下来,会觉得很好玩,就是每个人的笔记其实都有他自己的某些偏重,而这些老师的口才跟语言大概是非常非常厉害的。
庄子讲这个鱼要变成鸟的故事,要讲到多么天花乱坠,底下不会跑光,然后他会形容怒而飞,那变成怒而飞的时候,一定是学生笔记记下来的,可是我在读这个词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怒而飞的怒,愤怒的怒,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好像拼了全部的生命的力气,才能够把自己变成一个飞起来的鸟,所以有时候我觉得我们读庄子,自己要有很多补白,要把学生记着笔记里面太过简略的部分补起来,庄子当时绝对是可以把那个语言讲到华丽的不得了,然后这个鱼这么巨大,这么沉重,他要怎么从常年的海洋里面能够飞起来,他要怎么去鼓动他的腮,我们小时候看过那个市场里面的活鱼,一直鼓动他的腮,然后拍他的鲚,还有尾宇一直拍打,最后才能够把一个沉重的身体飞起来了,而庄子的形容在这个部分非常的漂亮,是说水激三千里,激起来的那个浪花,像海啸一样水击三千里,抟扶摇之上9万里,抟这个字我们现在很少用啊,他是做陶的人,在一个鲁轮,旋转的鲁轮上把一堆湿的泥土慢慢慢慢揉,那个动作叫抟,所以这个鱼飞起来不是一下就飞起来的,但是慢慢找他自己身体在力学里面跟空气的关系,所以用了扶摇,这个扶摇是慢慢找到平衡的点,然后慢慢飞起来,然后飞到九万里之高,水击三千里,抟扶摇之上九万里,我想在里面就可以感觉到庄子,在当时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那种激动。因为他身体里面一定有一个想要飞起来的那条鱼,他才能够把这个故事讲到这么漂亮,一条鱼,我们的确不知道他为什么一定要飞起来,花了这么大的力气,他只是想从那个寒冷的北方飞到南方去,可能比较温暖或者比较明亮的南方,然后他的鱼鲚终于变成了翅膀,庄子形容这个翅膀像垂天之云,像天空的那一大片云,庄子大概是喜欢发呆,看着天空的云朵,我们有时候不是那么忙,看那一片云的变化,大概就会想到庄子。
所以庄子其实不适合注解,也不适合在教室里上课,大概应该在旷野当中,他许多的描述都在大自然当中,那它有很多属于像自然人类学家的那种观察,鱼变成鸟,是一个这么荒诞的神话,他还要告诉你说不是我讲的,是有一本书起些,它里面记录了很多怪诞的事,那这是那本书里面记录下来的东西,可是今天我们大概会觉得人类对于整个大自然的演化了解的这么少,也许在整个漫长的上亿年,数10亿年的这个变化当中,鱼真的可以变成鸟,而那个变化使得庄子其实有21世纪非常前卫的意义是说我们不能够在归类里把一个东西归类以后,他就定型了,我们发现连病毒都一直在变着,我们永远不知道他是在固定什么样子,所以我们所有对于一个物种的固定的看法可能是错误的,而固定的看法,只适合做是非题跟选择题,可是庄子并不喜欢是非题跟选择题。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变成一个考试的题目。说这首诗是一李白的,二杜甫的,三李商隐的,四韦应物的,我大概长大,你一直在考这样的事,那你写对了李白我写错了杜甫,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
可是那个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在巨大的春天的繁华里,人的孤独跟寂寞,我们都没有碰到。所以那个考试到底考了什么东西,我想这个时候我们再回来读庄子,逍遥游里的这个鱼变成鸟的故事,我们就发现庄子其实不容易考试,而是把人带到了大自然里面去观察一片云,观察海洋,观察一个巨大的鱼的蹦跳过程当中,浪花会如何的澎湃。我想做他学生应该是蛮快乐的,因为都是田野调查,那他不喜欢在教室里吊书袋子,所以我想逍遥游大概是庄子给后世第一个礼物。告诉你逍遥的重要,而逍遥等不等同于自由,我们现在总是在讲自由,我们要求自由,可逍遥又仿佛不是自由,逍遥是心灵上彻底完成自我。那个逍遥恐怕并不容易,当你放掉了很多目的性的东西以后,大概才能够达到那个逍遥。
所以刚才提到的水击三千里,抟扶摇直上九万里,大概后来对后代的文学发生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个画面啊,它是一个美丽的画面,也是你自己在梦想当中飞起来的过程里面,某一种激動,个人的那个生命的激动。我们对于物种的世界了解的非常非常有限。
有时候因为庄子,开始去看一下BBC他们拍摄的一些物种演变的自然观察。有时候会吓一跳,在南美真的发现好大好大的鸟,而他可以一直飞,飞好久。就是庄子说那个鸟他在往南飞去的时候震动一次翅膀就飞了6个月,又是一个荒诞的,可能受儒家影响太深的人总是会骂庄子,说胡说八道,怎么会振一个翅膀就飞了6个月,可是人类的飞行器从最古老的像风筝这一类的东西,到现在进到外太空,他其实一直在寻找我能不能在空中里飞更久。
所以庄子鼓励的好像不是一个放在桌子旁边的格言,忠勇为爱国之本,那样的一个励志格言,其实是从心里面告诉你说你到底能够飞多久,有一天人类可以飞多久,相信那里面有一个惊人的21世纪将要对未知探索的过程。
所以少了庄子,这个文化会少掉多少的生命力,对于不可知的事物的这个探究的部分,他把放在第1篇《逍遥游》就是如果从这里开始,接下来才有了自我生命的各种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