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晨,老规矩洗漱结束还是开车前往老地方准备散步,习惯一上车就打开本地电台听王老师的养身节目,突然发现换人了,内容还是一样,但味变了,听不下去了就果断地关掉了收音机。脑子里在想,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突然脑海中跳出了这个主题。
老家有句俗话说的好,同样一句话,说得好使人哈哈笑,说得不好使人脚脚跳。可想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和魅力。
通过这两位主持人的演讲风格,我也想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啥同种性质的节目,听众会有如此大的收听反差呢。我就自己的感受分析如下:
主持人的声音。王老师在演讲时,声音很有磁性,重点问题声音突出,反复强调而且有问题都会耐心讲解,对于来电询问病情的听众,语气舒缓、非常同情患者处境,可以及时安慰听众激动的心情,真正地在换位思考;另外一位主持人(忘记姓啥了),却是另外一种方式,仅凭自己的思路谈问题,声音比较低沉,喉咙感觉有些沙哑,使人联想到这人是不是有病呀,这样的人做主持看病类的节目,如果是你会听得很仔细吗?
能力的不经意间流露。两位老师都说是医药世家,但王老师通过询问病人的情况,突口而出的是问是不是有对应的其他症状,不仅是推销自己的医药产品,如果比较紧急的病情,她会马上说出急救的方法;如果一时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她马上会提出几味应急的中药处方,并且不厌其烦地跟患者讲清药物名称、如何熬制、什么时间服用,中药名称如数家珍,一口气能说出几十种,使人不得不信服。
而另一位除了推销自己代言的产品外,没听到一点从患者角度思考的,对患者的需求总是避重就轻,只会一味强调自己代言产品的作用,好似能包治百病,哪来的这种神药,然人联想到电影《神药》中的部分镜头,目的就是让你入坑,患者会有啥感觉,后来连打进电话的患者也觉得是一个个的托。
服务意识,王老师专门成交了一个免费服务组织~公益志愿者俱乐部,把所有有需求的信息都收集起来,公布联系方式后根据病情的缓急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真正把患者当作服务对象、家人;对待患者耐心、细致,由于部分患者对自己目前的状态非常紧张,所以容易激动,把自己的病情说得很细、甚至很絮叨,有的老人也许不怎么出门,只会讲家乡话,王老师都能耐着性子听着,并且从不粗暴打断,许多人听不懂的话,她都仔细地复述、询问是不是她理解的意思,确定后才根据病情开出处方。而另一位呢,只要有需求,永远是一句话:找我助理,好像他就是为产品而上节目,他的任务就是推销产品,并不是为客户服务的。
真诚。当听出部分患者由于肺部出现问题而说话非常疲惫时,她才会打断,然后让患者尽量少说话,只要回答是与不是,用这种方式为患者服务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这既是一种服务理念,急客户之急,从客户角度看问题;其次,也是一种自信,能通过询问可以解决患者最紧急的问题。另外一位我就不多赘述了。
我们的各种企业的销售是不是同理呀。
不管你把自己的产品吹得如何天花乱坠,用户没有感受到,即使购买了你的产品也是心不甘情不愿,抱着被宰一次的感觉来跟你合作,如果没有达到他所想要的需求,可能后面连你的电话都不会再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