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生态修复关系密切的生态学的7个基础理论-4.1.1

与生态修复关系密切的生态学的7个基础理论-4.1.1

作者: 莣致均湘醴陵生态村 | 来源:发表于2024-08-19 08:27 被阅读0次

生态修复是指帮助那些功能退化、受损或毁坏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
与生态修复关系密切的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7个方面:

4.生态适宜性理论

生态适宜性,是指在一个具体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环境中的要素为生物群落所提供的生存空间的大小及对其正向演替的适合程度。温度、湿度、食料、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生态因子都会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不能满足生物的需要,或者超越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这种影响生物生存发展的生态因素,存在着强度“阈限”的现象,称之为“因素限制律”。例如,大约半个世纪以前,澳大利亚开始了数百万英亩的荒地,这里的自然条件较好,水分比较充分,温度也有较好的保障,但是田野里却像沙漠一样,完全是一派不毛之地的现象。即使是一些先锋植物也不在此生长。后来发现,这些开垦的土地中缺少一种微量元素钼,它是生物固氮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当施加钼盐后,红花苜蓿开始生长,随后越来越繁茂,最终成为一个重要的牧场。其实,早在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西就提出了“最低因素限制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各种植物生长因素中,如有一个生长因素强度低于植物的最少需求量,则将使植物减产或抑制其生长发育。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应该重视寻找生态修复的限制因子,重视生态适宜性评价,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地质等来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生物种类,找出与当地环境相适宜的物种,使生物种类与环境因子相适宜。在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治理过程中,水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如果种上杏仁桉树,一棵该树种每年能蒸发175吨的水,这不仅不能治理荒漠化,反而加剧了地下水的干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生态修复关系密切的生态学的7个基础理论-4.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je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