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醒世恒言》这样描写书斋场景:
“这书室庭户虚敞,窗槁明亮,正中挂一幅名人山水,供一个古铜香炉,炉内香烟馥郁。”文人一天的书斋生活,就从一炷香开始。
在大家的印象中,香是在古代是奢侈品,焚香是贵族官宦的行为艺术,品香是有钱有闲一族才有闲情雅兴。其实,并不尽然。很多大诗人过的是穷困潦倒的日子,连买酒的钱都没有,但是却不可一日无香。
比如,唐代诗人陆游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
《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
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
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
宋代合香大家黄庭坚晚年同样是一贫如洗,被贬到广东宜州,竟然连一间民居也租借不起,最后只能躲进城楼上的一间潮湿而狭窄的小屋,聊以度日。他给自己的陋室起了个文雅的名字——“喧寂斋”。
大诗人在喧寂斋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呢?
虽上雨傍风,无有盖障,市声喧愦,人以为不堪其忧,余以为家本农耕,使不从进士,则田中庐舍如是,又可不堪其忧邪。既设卧榻焚香而坐,与西邻屠牛之机,相直为资深书此卷,实用三钱买鸡毛笔书。——《题自书卷》
可见,焚香并不是需要花费很多钱才能实现的,需要的是要那份在喧闹的环境中仍然能保持澄澈、悠然的心境。
宋代文人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公堂之上以香烘托其庄严,松阁之下以香装点其儒雅。调弦抚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导其韵;品茗论道,书画会友,无香何以为聚?书香难分,燕居焚香,成为宋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他们精神追求的一种反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