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谜语问: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
谜底是:时间。
纵观历史上那些平凡而宏伟的事迹,从谜之时间的角度切入,或许能看到不一样的迷人风景。
一、时间似短实长
没有谁,能让一根刺扎在心里、嵌在肉里二十多年。
如果有,他只能是——郑庄公:姬姓,郑氏,名寤生,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
他为人所知的是两事,一个是“克段于鄢”,一个是春秋“小霸”。
史载“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继位后,应偏心母亲武姜的请求,将京邑分封给胞弟叔段。大夫祭仲认为京邑城市规模太大,城墙不合法度,对国君不利,建议及早处置,不能任由叔段滋长势力,郑庄公答复以千古名句 “多行不义必自毙”,姑且瞧着吧。便继续纵容叔段势力坐大、野心膨胀,在叔段准备正式发起军事叛乱前,雷霆出手镇压,将其赶出国家,消弭国家内患。
这个故事很寻常,我一开始以为这不过是几年间之事,后来细查:此事竟然历经22年之久!
22年!从他答应将京邑分封,到纵容叔段坐大,最后平定叛乱,历经了22年。要知道,郑庄公在位时间一共43年,他花了一大半时间“安内”,就是纵容兄弟兼政敌势力坐大,然后像剜掉肿瘤一样消灭之,“忍”功绝世。也许正是因为能忍人所不能忍,他也才能接着用另外一半时间“攘外”,战场正面击败周王,成为春秋时代,五霸之前最强大的人物,史称“庄公小霸”。
15岁!思之更加可怕的是,郑庄公继位时,不过是个年仅14、15岁的少年!在今天看来,那个说出“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君主,当时只是个未成年人。
22年!15岁!考虑到这个两个时间尺度,单论处心积虑、动心忍性,无人能及郑庄公——一个被母亲嫌弃的儿子,一个被胞弟嫉恨的兄长,一个被周王仇视的诸侯,一个被国民推崇的君主。
处心积虑、动心忍性的郑庄公(网图侵删)二、时间可长可短
长久以来,北方草原势力始终威胁中原政权,双方战争频仍,最为人所熟知的是汉匈战争与唐突厥战争。
两次战争,中原取得优势的过程却天差地别。
汉匈战争从汉高祖白登之围(公元前200年)算起,历经71年弱势,直到龙城之战(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刘彻时期,卫青指挥胜)才取得汉对匈奴首胜,再到漠北之战(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刘彻时期,卫青、霍去病指挥胜)战略决战击败匈奴,造就“漠南无王廷”的有利形势,经过81年波折,西汉才真正取得对匈优势;再到汉援乌孙击匈奴之战(公元前71年,汉宣帝刘询时期),取得西汉对匈战争的最后胜利,至此历时已是129年。强国之难竟至于此!?
唐突厥战争从渭水会盟(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颉利可汗在渭水便桥上斩白马为盟)算起,到定襄之战与阴山之战(629年与630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李靖指挥胜),俘虏颉利可汗,灭亡东突厥汗国,历经不过3、4年时间;再到灭西突厥之战(657年,唐高宗李治时期,苏定方指挥胜),灭亡西突厥汗国消除边患,至此历时也仅31年。强国之易至于此?!
看到西汉历经81年才扭转对匈奴劣势,历时129年才基本消除北患,也许最乐观的唐朝人也无法想象本朝能够4年灭国、31年消患吧?
这不是说盛唐优于强汉,只是说各有其难,事在人为:
遇到天大难题,必须满怀信心、持之以恒!
不同在于,也许会像西汉,一百多年才解决,也许会像唐朝,几年或三十年就搞定。
同样在于,解决了、搞定了就是成就举世伟业!
是的,我说的不是过去,说的正是当今!
盛唐 强汉三、时间似远实近
因为朝代或国别泾渭分明的缘故,很多人觉得是异代的人其实差不多同时代,似乎隔着遥远的时间,其实近得很。
众所周知,秦始皇嬴政是秦朝建立者,汉高祖刘邦是汉朝建国者,感觉这是两个先后朝代的创立者,应该起码是两代人,实际是:两人相差不过3岁或12岁,几乎是同代同龄人。
秦始皇嬴政出生于公元前 259年,卒于公元前 210年,活了不过49岁,公元前247年(12岁)称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王位26年;公元前221年(38岁)称帝统一中国,在帝位11年。
汉高祖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或247年,卒于公元前195年,活了52岁或61岁;公元前209年(47岁或38岁),刘邦起义反秦;公元前202年(54岁或45岁)称帝,在帝位7年。
之所以年龄相近的两人让人总觉得差几十年,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两人登上历史舞台时间隔太久,秦始皇称王与刘邦起义,时间间隔长达38年;二是两人称帝年份距离较远,相差19年。综合观感,两人相差20-40年,这不就是隔代吗?
历史人物,大众还是容易记住你做成了什么大事,先来后到就是“年龄差”。
相似情况也有因为国别或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一个经典案例就是,你感觉清朝乾隆是古代人,美国首位总统、奴隶主华盛顿是现代人,其实他们同时代,不是同年生,但是同年死,都死于1799年(乾隆1711年-1799年,华盛顿1732年—1799年)。
类似就是1687年, 44岁的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发表牛顿运动三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自然与自然的定律,不再隐藏在黑暗之中,一切变为光明”,西方世界已经进入科学快车道;当时是康熙26年,康熙33岁,没有所谓科学,数学与技术只是“奇技淫巧”。
所幸,历经百年追赶,我们几乎与他们并驾齐驱,大有一马当先、引领潮流的希望与可能。
其实都是同龄人(待续)
文 / 我所谓
时 / 2021年1月1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