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才包装

作者: 徐卫军 | 来源:发表于2020-02-26 22:49 被阅读0次

    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买者值,卖者亏,二等产品,一等包装,买者亏,卖者值。对于卖者,如果以逐利为最高目标,必然是不择手段,进行包装升值,甚至会做出危害社会的事,如果卖者以社会效益为目标,不但货真价实,有时还会让利,奉献社会,使精品实现使用价值而免费贡献社会。这对于市场经济产品而言,也无可厚非。

    然而若是将这种商业行为,运用在人才市场,就未免不大合适。翻开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在50,60年代,许多名牌大学毕业生,支援边疆,支援文化落后地区,他们身着农民服装,与农民生活一样,甚至有些小学的老师,还在每个学生家中轮留代饭,他们可谓是一等人才,没有包装。但他们在毛泽东思想的光照下,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为劳动人民工作,农民子女们得利了,他们许多人亏了,甚至得不到及时医疗,而客死他乡。我当年的化学老师,就是这种情况。这就是中国人才爱民的本色。曾几何时,人才改革,二等产品,一等包装,劣质的人才,用名牌学府包装,再打上公派留学标签,在海外市场销售不了,回来又做不了事。怎么办?海归的人才包装,总不能售个低价钱。于是开发贪官市场,成立"世界什么什么学会,中国什么什么围棋协会,书画协会,乔牌协会……"。我在新加坡时,有个老师问我,为什么不加入这些协会,有利于你的人脉以及重量级包装。我直言不讳告诉他,都是假的,只不过是"贪官协会"的代名词,你看200年后,有几个在历史上站住脚,包装受审美的时空局限,为人民服务的"土八路"人才,倒是人民欢迎,劳动者喜爱,将会永远在历史上流传。

    这是我们在南巡春风里的知识青年典型的包装形象,那么那些工农出身的大部分知识青年呢?他们也寻求包装,于是上演起许许多多悲剧的"历史"故事。南巡春风,吹得向来勤俭持家的中国农民子女们,发财之心蠢蠢欲动。

    记得我们邻村荡东村,有个名叫潘其祥的人,改革开放初期,是个村干部,后被分配在乡粉丝食品厂,当厂長,穿个中山装,也许是市场领悟,他招聘了公关小姐,与他一同走南闯北,销售粉丝,大糕等食品,不知是一年又一年对市场和个人能力的反省,还是欲望的增長,亦或是改革的需求,他把这乡镇小厂,押给银行,贷了数百万元贷款,用西装,大众汽车,20芳龄的小姐,包装自己,到盐城大丰承包数百亩鱼塘,这可是老板的升级。然而辉煌的背后,是子女无钱读书,为了谋生,外出打工,但他们有一个老板的爸爸包装自己,兴许是年轻时最大的心里安慰。

    1997年秋天,我在上海虹口区,遇到过他,一同在一友人家吃饭,他告诉我们,他现在和老婆已经离婚,是市场老板包装的需要,现在老婆是滨海八滩人,他在射阳,开发海滩渔塘,芦苇等项目,是射阳政府邀请的开发商,他一连串的包装背后,苦的是子女和妻子,快乐的是身边人,伤的中国农民的纯朴民风,败的是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是典型的伤风败德改革家。

    我还想说一个例子,那就是我的老乡,还是我初中时的女同学張莉莉,在上世纪80年代,我到无锡市政公司去做合同制工人,她在家乡做合同制教师,后来不知啥原因,她出来经商,到苏州开了饭店和歌舞厅,因投资背负了40多万元的债务,压力太大而跳楼自杀!至今我回忆起来,还很心疼,因为我的姑姑,曾为我们做媒,后因她的家庭优越,而让我们没有走到一起,从这件事上,我想到"老板"二字,确具魅力,诱使多少年幼无知者,纵身一跃商潮中,去摸着石头过河,而葬身鱼腹。

    老板二字,包装过许多有知识的青年人,许多青年人,在饱尝老板的甘苦之后,又去掉老板的梦想包装,重回现实,到劳动岗位上,去继承父业,做耕读世家的继承人。

    其实,生活中不仅仅是人才的包装,更多的是思想品德的包装,那种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干着官僚主义活的,大有人在,那种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经营自私自利的人,在南巡春风里,比比皆是!真正的人才,不需学历包装,不需打上某某将军介绍,某某元老级亲友,某某官员的内荐。他们进则诚心为民,退则劳动守身敬业,他们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埋头苦干,表里如一,站在劳动者之中,分辩不出,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在后,在日常工作中,无私奉献,在学习进取中,谦卑好学,他们包装的材料,是脸上汗水和手上老茧。

    这种人才,在改革开放前,到处都是,改革的南巡春风里,包装的材质变了,包装的技术变了,包装的思想变了,这种口是心非,外强中干的人才包装,是好是坏,留待人们去思索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人才包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nd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