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志愿者的追梦之旅——巴州传统文化促进会培训活动纪实

志愿者的追梦之旅——巴州传统文化促进会培训活动纪实

作者: 芬芳玲珑 | 来源:发表于2023-08-27 01:59 被阅读0次

    8月27日上午11点,由巴州传统文化促进会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讲堂,特邀河北省社会工作促进会刘猛秘书长,为所有传统文化志愿者及有志愿报考社会师的学员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培训课。

    讲师介绍:刘猛,心理学家,慈善家,硕导,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现任河北省社会工作促进会秘书长)

    正值开学季,刘老师为志愿者们开启了今秋第一课。培训课上,刘猛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社会工作师目前的社会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社会工作师的由来是基于社会中出现的很多现象及问题,政府不方便做,公司不屑于做,市场又有需求,于是,需要组织社会上一批有爱心、有情怀的社会工作者来完成这些工作,就有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团队组织。

    社工师即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专业,它有着一整套价值伦理及理论基础。社工师是由人社部、民政部共同成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办公室,负责研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相关政策和日常管理工作。每年三月份报名,六月份考试,分别设有初、中、高三个级别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刘老师还详细阐释了社会工作师的四个特点、四个方面以及社工师的其它相关知识。整个会场在一片安静中,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大家都被刘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课风格及内容深深吸引。

    关于社会工作师的四个特点:

    第一、要有一双敏锐犀利的眼睛(及时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要有冷静理智的大脑(不带情绪地理性思考,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出现,分析问题出现的成因);第三、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第四、整合社会资源,改变现状。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师,还需要由四个方面组成。

    第一、情怀。千金难买我愿意,要有一颗愿意为陌生人提供真诚服务的心及情怀,不仅是做好人好事,而且是要把事情当成责任和工作去做好。

    第二、价值伦理规范。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要懂得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价值伦理规范。

    第三、技术及行动技巧。助人是要有方法的,所以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及技能。

    第四、理论体系。

    课堂上,刘老师结合自己在汶川地震后的心理援助经历,通过故事、视频及采访等各种方式,为大家演绎了一名社会工作师的工作过程及内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一手创办成立的“妈妈之家”,为那些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的妈妈们,建立了心理援助辅导站。

    刘猛老师是在地震发生的第七天,从北京的家中带着十万元钱赶到了灾区。作为第一批心理咨询师专家团队成员,他计划着奉献出自己两个月的工作时间,去完成这次心理援助。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是很骨感。

    当时有五千人组成的心理咨询师专家团队,集中了一批当时有着丰富理论及实践经验的行业内精英,这样的团队面对灾区的心理援助,却显得力不从心、无能为力,很多人选择了离开。当时的情况确实也遭到了很多人的不理解及谴责,说这些专家们太缺少爱心和同情心。但刘老师依旧选择了独自坚守,他留了下来,而且这一坚持就是十年的时间。他自己先后变卖了所有房产,将变现的几百万元钱全部投入到了心理援助辅导站。

    刘老师针对灾区实际状况,放弃了西方心理学中的各种方法及技术,采取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摸索出了一条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模式。他在众多人群中,选择了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们作为心理援助的对象。

    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他希望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们,及时抓住还能生育二胎的机会,通过再次做母亲,让这些曾经的妈妈们重新拥有一个孩子,不再沉浸在过去的阴影中而不能自拔。在电视台的采访节目中,我们看到两年后的那些妈妈们,很多已走出低谷,在互助小组里通过制作手工花,帮助那些在心理困境中需要关爱的伙伴们。

    四年后,那些震后再生育孩子的妈妈们,开心地与孩子一起参加刘老师组织的六一亲子活动。活动中,那些妈妈们眼含期盼,心中有爱,都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笑着笑着却哭了,那一幕很多志愿者被感动的泪目。

    曾经,刘老师也受到行业内及国内外心理学界权威的质疑,他们用心理学的理论及规则衡量和评判着这种作法的不合规,各种声音充斥在刘猛老师艰难前行的路上。知道这些时,心里真是为刘老师捏了一把汗。想要创新,想要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地做些事,想要走出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真的太不容易了。好在视频中的一幕,让我们看到了刘老师努力后的结果。任何时候,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效果就是硬道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刘猛老师的成绩单:2008年5.12汶川震后在灾区开展心理援助10年,多次受到总理接见,《新闻联播》《东方时空》《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北日报》《香港明报》等有过200余次专题报道。荣获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获得中国最美社工、中国青年领袖、中国时尚先生、全国优秀志愿者、十大致敬人物、河北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等多项荣誉。

    刘猛老师不仅有着心理专业的资深背景,还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学者。刘老师还从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为大家讲述了一名社会工作师应具备的修为和思路。

    作为一名社工师,需要建立和开展互帮互助互敬的社区工作,首先从齐家开始,齐家是指从齐家族、托起小家庭开始;其次是修身,修为自己的人格,使得自我人格更加成熟和完善;接下来正心,正心指公正无我之心;之后诚意,忠诚于自己的意志和内心;再其次致知,也即知道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格物,简而言之,就是知道什么是什么。

    在讲到正心也是去我执时,有学员提问,于是刘老师进入了互动环节。刘老师分享说,去我执就是去除自我意志,要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学会尊重他人的意志、想法、习惯。

    有志愿者提问,如果家中来客,做了一桌菜招待,是否应该主动为客人夹菜?如果这样做了,客人就能感受到一份关心和热情,如果不这么做,客人又会感受到冷漠。这时怎样去我执,正心,怎样达到平衡?

    刘老师针对这个提问,用他的智慧做了如下分享。人际交往过程中,尊重是排第一位的。一个人的存在,他首先应该是独立、平等、受到尊重的独立个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意志,都应该得到尊重。不能以爱之名去强迫别人的意志,也不能以关心及我对你好的目的,去驾驭别人的理智。用《道德经》中话说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侍,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具体到这件事,只要做了这一桌菜,对方就已经能感受到你的热情;如果你动筷子给对方夹菜,就会给对方一种压力。因为这个行为背后并不是源于关爱,而是一种权利的主张。它意味着你在声明,自己作为主人,请对方吃饭的这样一件事实。刘老师的答复引得大家频频点头赞许和认可。

    培训中,既有这样家长里短非常接地气的问答,也有着关于生命意义的探寻和追问。

    生命之止。面对死亡,生命要达到怎样的高度,才能无怨无悔、无惧无憾?怎样的生命才是圆满的,是具有自我尊重感和自我满足感的?这就需要每一个人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是一个过程,本身没有意义,唯一的意义便是生命觉醒!

    刘老师为了启发大家的思考,还现场演唱了《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引来了大家阵阵掌声。现场气氛一度达到高潮。

    歌曲结束,刘老师接着为大家娓娓道来。每个人不论起点、终点如何,结局都是公平的,死亡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唯一不公平的,是你利用一生,觉醒了怎样的生命过程。生命最本质的价值,就是为人一世,通过修为,让LH变得更通透。

    最后,引用刘猛老师所写《国梦赋》序中的文字,作为本篇的结尾。

    “民族的复兴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和军事的强盛,更是文化的自信和人格的觉醒。构建一个由君子、益人和贤人组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人文基础。“益人”意为毛主席所指“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刘猛老师用这首赋表达和构建着一个由“益人”组成未来社会的畅想(“益人组织”是指由志愿者、慈善人、社工师、新乡贤、公益人这五大类人群共同构成的组织)。

    我们一起期待并祝愿,有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携手加入“益人”组织,共同构筑“益人”强国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志愿者的追梦之旅——巴州传统文化促进会培训活动纪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ni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