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晦涩难懂的《夏季台风》

晦涩难懂的《夏季台风》

作者: 小马过河ma | 来源:发表于2024-02-07 20:53 被阅读0次

      余华的《夏季台风》看得人有点懵,意识流的跳跃让人难以把握故事的情节,难以理解人物的形象。

    看了网上的评论,很多人都表示读不懂。我就把自己的理解记录一下。

    故事发生在1976年夏天,唐山大地震的时候。这年,“文革”终于结束,但是它的遗害还在,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不信任犹存,人的内心的压抑、烦躁依然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地震”要来了,众生相就在拉开的帷幕下展露无遗。

    文章的题目是《夏季台风》,但内容是围绕“地震”展开的,只是在最后一章提到了台风要来了。我以为,故事的主人公是白树,一个中学生。学校操场最北端的小屋里的监测仪监测到了三天前的唐山地震,白树跑去告诉物理老师,并问是否要向北京报告,但是老师态度很冷漠,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后来,白树认定是监测仪的线路出了问题,本地不会发生地震,可是地震来了,白树被打了一顿。之后,因为怕余震,大家都住在简易棚里,闻着难闻的塑料味,忍受着连续的梅雨,一颗颗躁动的心,简易棚根本容不下。整个故事里,白树算是比较平静,因为他有信赖的监测仪,那是他的信仰。但是,白树又是孤独的,他无法融入大家,大家不相信他,连自己的物理老师都不搭理他。或许是精神上的缺失,他和物理老师的妻子偷情了,在身体上得到满足。

    故事里,另外一个比较平静的人是钟其民,他的箫声贯穿了整场梅雨。在喧嚣的争吵地皮时,他的箫声消融在人们的争吵声里;在人们烦躁不安,无法忍受梅雨时,他的箫声吹来阳光;在吴全跳楼、她妻子惊呼看见蛇却无人相助的时候,他用箫声掩盖住她落寞的哭声。

    他用箫声来吸引,来安抚傻孩子李星星,他用箫声来安抚这个世界,他去过很过地方,听见过阳光和废墟的声音,还看得见别人都看不见孩子的简单、明亮的眼光,可是人们叫他“那个只会吹箫的傻子”。

      故事里,吴全、王洪生、李英、大伟、物理老师都在这场将来未来的地震中被拖垮了。恶劣的环境让人无法安宁,他们在等待灾难的过程中几近被毁灭。他们像极了“文革”浩劫中精神压抑甚至崩溃的人们。

相关文章

  • 晦涩难懂的《夏季台风》

    最近在看余华大师的作品《我胆小如鼠》,全书分为三篇《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四月三日事件》。 第一篇还好,延...

  • 晦涩难懂

    昨之午后评会,同事言笑,言为前日车内之所言。言为笑矣,字为吾言,为不知,为何,言廉耻,或为颜,为无担当,遂放弃。言...

  • 晦涩难懂

    在这个自媒体、融媒体时代,短视频似乎更被人喜爱。有笑点,有猛料,足够短。反而文字深耕者变得可贵稀少。我继续让自己每...

  • 易经晦涩难懂

    文/石墨杨 最近迷上了一本关于“易经”小说。 可是才疏学浅,如果没有注解完全看不懂,及时有注解连一知半解也不行。 ...

  • 晦涩难懂的爱

    脑海里闪过闺蜜曾经说过,日子锅碗瓢盆,总有磕碰的时候,油盐酱醋茶,五味杂陈的时候。但是过日子到头的时候,也是老了时...

  • 形形色色——表现性绘画甘肃八人展

    比较晦涩,也比较难懂!

  • 《用户体验要素》——晦涩难懂

    《用户体验要素》,五层模型不错,其他晦涩难懂。为了解释五层模型,扯一堆看不懂的。翻译也是挺捉急。以后再翻翻,说不定...

  • 《正面管教》为何晦涩难懂?

    作者:安妮 正面管教全球候选导师 安妮《正面管教》精读50讲—1/50 早上看小红书,看到有人给正面管教一般差评,...

  • 传统《易经》晦涩难懂的原因

    [1]阴阳,对中国人而言既熟悉又遥远。熟悉,是因为传世的阴阳概念的“比喻—类比”的表述方式,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 中医学为什么晦涩难懂?

    中医学晦涩难懂,很多人望而却步。 越难懂的东西越高大上?错!只能让人往错误的方向理解或放弃。 中医学之所以晦涩难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晦涩难懂的《夏季台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oh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