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推送太智能,也许是我平时关注节气的缘故,今天浏览器满是惊蛰的消息,带给我的震惊程度不亚于被春雷当头一劈。
“介绍节气”是我今年给自己设置的底线,算下来每年至少会有24篇文字,也算没荒了这块地。但节气就那么多的知识,很难创新,看过别的公号再戳进来看一遍有些鸡肋。
为此,我特地咨询了做运营的小伙伴怎样才能做到既轻而易举地传播知识又不让读者枯燥乏味这样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
他们的回答很干脆:做梦!
不过他们也给了我很中肯的建议:既然你写公号不是为了名和利,自己觉得怎么爽就怎么写吧!(多真诚的建议!)
所以,在惊蛰节气的今天,我想写点特别的-----关于我为什么不吃罗非鱼的故事。
1994年,我家从山西的某个县城搬到了省会太原。
我作为插班生转入迎泽街小学三年二班。
小学毕业照上的那个又瘦又黑又小只的人,结合大家给我的外号-----“艾猴子”,妥妥地能猜到当初的我是个多么成功的小屌丝。
好在那个年纪的孩子们没有贫富和等级的概念,简单得像口袋里的零花钱,不用算计就知道数,过得是没心没肺。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的好朋友有梁峰、张振亚、李文涛、王楠、贺剑锋,原因大概是能顺路回家。沈磊也是朋友之一,虽然他家并不在我回家的路途中。
沈磊,大家都叫他“磊蹦儿”,在我转学前这个名字就已经有了,原因不明,但绝对是量身订制的。
在我的记忆里,他脖子上套着的红领巾从来没有周正过。
课间休息,爬杆,翻转单双杠,手挎吊架,窜上跳下,上天入地的,颇有老孙大闹天宫的架势。不祸害体育器材的时候,他也闲不下来,抱起自己的一条腿加入斗拐的阵仗中,好像小哪吒气势恢宏地要去剥龙皮抽龙筋。
这样一个与我性格格格不入的人,我们是怎样成为朋友的?这是一个大问题。想了很久,我觉得可能是爱屋及乌。
爱什么呢?爱他家里一条鱼。
那年冬天,几个小伙伴相约去磊蹦儿家玩。刚进门,我便被他家的鱼缸吸引了!
那是一个比浴缸还大的鱼缸,里面的生物对我这种曾经只在河里捞过小土鱼的人讲实在是太梦幻了。五颜六色,翩然起舞,天使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磊蹦儿说:这种是地图,这种是罗汉,都是热带鱼……
磊蹦儿说:它们都是吃肉的,有时候也吃小鱼……
磊蹦儿说:每周都需要给它们换水……
磊蹦儿说:你喜欢哪一条?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发现有一条鱼有些与众不同。没有其他鱼的花哨,形状也普通,也不像其他鱼游来游去的。
它很朴素,很安静。
我说:那条有点白有点粉的。
磊蹦儿说:哦,那条是罗非鱼,我妈也超级喜欢。
那以后,我便再没有推辞和放弃过任何一次去磊蹦儿家的机会。
我给那条罗非鱼起了名字,叫"白白"。
因为喜欢"白白"才和磊蹦儿做朋友,应该不是我的风格,仔细想想可能是因为他有劲。
您要问他有劲能干哈? 嘿,用处大了去了!
就单单从每天的课间餐来讲,那是要轮流值日的到楼下打饭的。
课间餐,那个年代是需要交钱和粮票的。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有课间餐的时间。每天的标准是一个带汤水的饭,搭配主食。每个班需要两个人提着塑料桶去打全班同学的饭,一个桶盛丸子汤,稀饭,豆浆,老豆腐;另一个桶盛豆包,花卷,油条。
我们的教室在二楼,但提着四五十人的汤水上楼对我而言不是小事,两只手握着提手,让桶靠在身体上,借着巧劲。
和磊蹦儿干活就不用担心这个,重的他来提,有时他逞强,两只桶提着撒丫子就跑,我空手都追不上。
如果赶上丸子汤,给大家分餐后会多余几个丸子。磊蹦儿会一勺子全打到我的饭盒里:"这么瘦,多吃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