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老师在【可复制的沟通力】课程,讲到“给予”是人类的需求,我们要在生活中练习给予礼物以及辩识接收礼物。
早晨还没起床,婆婆打来电话,因为那两头还在睡,我挂断了,接着老公电话响起,那小孩一下起来喊太吵了,被吵醒的老公也很不耐烦,一听到要给我们寄东西,连连不耐烦的拒绝了。
起床做饭时,老公进了厨房,我猜他对妈妈态度不好,自己也不会舒服,于是:老公,你下次跟妈说话稍微耐心一点,给我们寄东西也是惦记我们,我们可以不要但要接收这份好意。
以前我也是拒绝的,不耐烦,心里想什么都能买到,寄什么呢?回家让带东西,也是极其不耐烦的拒绝,但他们每次来还是带很多东西,生怕我们买不到好的,一点不嫌烦。可能我们这代父母生在特殊的年代,唯一爱的方式就是要吃好,那就学会接收这份爱,东西能拿就开心拿着,不想拿就感谢他们的心意。
老公说:我一会儿再打个电话,说明了不要的具体原因。我:之前不耐烦,自己也不舒服吧?
他:那肯定的呀!
我:打完这个电话感觉怎么样呀?
他:舒服了。
亲人之间,最大的冲突就是因经历不同而产生的观点冲突,背后的需求一定是我爱你,希望你看见我的爱并且爱我。通过行为表达爱,这个行为不一定是我们能接受的,但如果看到背后的爱,我们就很容易接收了,让这份爱在你我之间流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