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2.35】知天知人

【中庸2.35】知天知人

作者: 丁东华 | 来源:发表于2021-09-19 07:09 被阅读0次

【正文】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烤诸三王而不谬,见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译文】

君临天下有议定礼法,创立制度,考定字体三件重大的事情,如果做得好,那就很少有过错了吧!身在上位的人,三件事虽然做得好,但没有征验,没有征验就不能取信,不能取信,人民就不能遵从了。身在下位的人三件事虽然做得好,但自己的地位不尊,地位不尊也就不能取信,不能取信,那人民也就不肯遵从了。所以君王创立礼法制度的途径,要根据于自身,征验于庶民,查考三代而没有谬误,建立于天地间而不悖逆自然,质正于鬼神而心无疑虑,等候百世后之圣人的审议而心不惶惑。之所以质证于鬼神而心无疑虑,这是由于自己通晓天理;之所以等候百世后之圣人的审议而心不惶惑,这是由于自己通晓人情。因此之故,君王的举动能够世世代代的作为天下的常规,君王的行为能够世世代代作为天下的法度,君王的言语能够世世代代地作为天下的准则。离君王远的人常有仰望之情,离君王近的人永无厌倦之意。《诗经周颂振鹭》篇中说,在那边没有人怨恨,在这里没人厌恶。希望早起早睡,借以永保荣誉。身居上位的君子从没有不这样做而能早有名誉于天下的。

【体悟】

柳传志认为管理要做好这三件事情: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和王天下有三重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里讲到说这个事怎么长久,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就是怎么历经考验,把企业持续的经营下去,一个曰知天,一个曰知人。

知天就是知晓自然宇宙运行的规律,什么是永恒的,什么是长久的,什么是循环的;知人,就是知道人的本性,人的本我自我超我,人的劣根性与高尚,人的动物性与人性。

知天知人,常怀敬畏,大概能够长久一些。

相关文章

  • 【中庸2.35】知天知人

    【正文】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 中庸(2——9)

    第二章 知人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

  • 《中庸》(二.知人)

    题解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

  • 观象授时

    观象授时,知天者圣,知地者智,知人者物,知己难得,知行易做。 智即知高于天。知行,知己,知人,进而知地知天。知五达...

  • 《庄子》第06章 大宗师(内篇)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

  • 庄子·内篇·大宗师

    原文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

  • 庄子 | #1 《大宗师》全文

    「 南 华 经 · 大宗师 」 · 庄周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

  • 胡砍桩子之大宗师(1)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

  • 大宗师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

  • 读庄漫笔——《大宗师》第一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2.35】知天知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su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