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用六个字来讲,就是“知天命,尽人事”。
何谓“天命”?我们人在这个世间,无论你相貌、家境如何,也不管你身份地位怎样,这一切都是前生的福报。抛开所有这些,人要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应当活得糊里糊涂。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智慧、觉悟的,我们需要认识了解自己,开显出自身本来具有的德能。
说“天命”,这里面并没有宿命论的意味,不是叫人消极的向命运低头。每个人所以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无量劫以来修得的福报,得人身实在不易。所以千万不要白来人间走一回,既然有缘闻见圣贤的教化,就当建立信心,修学精进。
什么是“人事”?我们终归离不开社会人群,修行更无法脱离生活。自然界有它的法则规律,人间世同样有人伦道德等的守则。尽己之所能,行事为人符合于“道”,不悖离人伦人道,无愧于天地人心,这便是君子。
“知天之所为”,是要人深信因果,明白“人之所为”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所以应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上天生成万物,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全是自然而然的,这就叫“天而生也”。透过天道的规律来看人道,人也应当顺于自然,活成自身本来的样子,彰显自己的本来面目。
“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人人都有知见的能力,我们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掌握了非常多的知识。但是,科学还处于进步的状态,仍旧没有止境。即便从前的一些认知,到今天还会被否定,被修正。我们所不知道的,永远超过于我们已知的。如果人这一生,习惯于向外求索真理,认为真理是一个独立于外的存在,这就大错特错!这种认知是西方哲学造成的痼病,是二元论思维。
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佛已经讲明,一切法唯心所变、唯识所现。这个心既是真心,也是那个妄心,二者是一不是二。妄心分别起来了,人就生起是非,烦恼不断,因为我们知道的太多,真心叫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障碍住,自性的德能体现不出来。把这些杂质去掉,心地又是一片光明,般若智慧现前,这时候我们无所不知。
所以这里面的工夫全在这个“养”字。古人讲:“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知之一字,众祸之门。”真正懂了什么是真知,才算入道,才有觉悟的可能。一定要先学会放下,放下是非对错,人我分别,把对立的世界给它看成是一。“养”自己的德,“养”自己的智慧,越看得破也就越放得下。
我们都希望能“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就像庄子寓言里的社树,还有《徳充符》里面那些个人物,他们都因为顺应自然,才得以优游世间。任何违逆自然,抗拒自然的行为,势必带来得不偿失的后果。
然而这里面还是有隐患,我们的“知”需要有所根据,就像科学的结论,都是从反复的实验中得出来的,不能凭空想象。人类的哲学、宗教,都是在寻求真理,但是境界和修证到的层次不相同。佛法既圆满又究竟,是世出世法里最圆融的。修学一定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这是个标准。
很多事情我们不知道是“天意”还是“人意”,人的命运,比如寿命、穷达、贫富,是否可以凭借我们的力量去改变,我们看看袁了凡的故事,他是通过积德行善,真的改变了自己。所以不要不相信因果,因果是非常科学的,也是最公平的。
既然世人一切的知见都是“不定”的,是“有患”的,那么我们究竟如何认识真理?真理没有被掌握在任何人手里,任谁也根本就无法去掌控真理。古来的圣贤,庄子也好,佛陀也好,他们是了解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但是没有哪位圣贤,声称自己所发现的这个真理是版权独有,盗版必究,而是告诉人们,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认识它,从而获得开悟。
庄子在这篇文字里,提出一个“真人”,什么叫做真人?真人就是觉悟的人,佛教沿用这个意义,把菩萨翻译成“觉有情”。佛菩萨是无情的吗?他要普度众生,所以他怎么可能无情?菩萨的那个情,绝不是自私,有选择有条件的,而是平等的。为什么常有人说,佛菩萨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却从没来度我?因为你发的心与佛不相应,你把佛当成了依靠了,他没来显灵,你就诽谤他,这种心理是完全错误的!
佛是老师,不是众生的保姆,他能教给你方法,至于能不能成就,就看你自己了。“有真人而后有真知”,怎么判断这个人是不是“真人”,如果说他一心想要控制你的思想包括你的行动,这个人肯定是个危险分子,要赶快远离。如果一个修行人,他的心量还没有拓宽,还抱着门户之见,贬低嫉妒同门或者是其他宗教法门,他的知见也不可能是真知。我们现在要找一个好老师,确实是不大容易的事,好在圣贤的这些经典还在,我们还可以去读。我们要学习古大德的著述,去看那些真正开悟的人写的文字,读书也要有“慧眼”,会甄别作者的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