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 位于成都市西北角,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禅宗四大丛林之一。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明末兵灾。传说清代有人夜见红光出现,官府派人探视,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慈笃法师便发愿恢复庙宇,由于其德行逺播,众信徒谓其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纷纷响应,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官民捐资、集资重建庙宇,并改名为“文殊院”。康熙帝御笔“空林”二字,钦赐“敕赐空林”御印一方。康熙帝墨迹至今仍存院内。
从文殊坊西门进入,直行约百米,即看到指示“文殊坊”的路标
下图、文殊坊 牌楼 对联:智慧禅林 吉祥福地
下图、文殊坊牌楼背面 德慧门
对联: 诚意修身开慧眼 正心行善结禅縁
文殊院交通指南:文殊院位于文殊院大街,距骡马市购物中心仅10分钟路程,乃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一,是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其前身是唐代“妙园塔”,宋时名“信相寺”,明时毁于战火。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重修之后改称“文殊院”。文殊院现有铁铸、铜铸、石刻、玉雕、脱纱、彩塑等工艺精湛的佛像200余尊。院内的文殊菩萨代表智慧之神,吸引着香客们前来烧香祈祷。
交通:从成都北站乘坐16、55、64等公共汽车可以到达。从双流机场乘坐300路汽车可直达文殊院站,票价10元。
下图、 通往文殊院路边的经幢
下图、文殊院外景
下图、文殊院外的石柱(拴马桩)
下图、文殊院照壁
照壁上的文殊院三个金字系康熙年间该寺慈笃海月禅师书写。
文殊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1600平方米。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殿、说法堂、藏经楼庄严肃穆,古朴宏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两相对峙的三檐式钟鼓楼,钟楼里悬有4500多公斤的铜铸大钟一口。观音大士像为青铜铸造,可称雕塑精品。护法神韦驮像,为清道光九年(1829年)第七代方丈本圆用青铜翻砂而成,工艺精细,童颜神态,体现了“童子相貌,将军威仪”的风度。还有一尊列为“空林八观之一”的缅甸玉佛,是院僧性鳞和尚于民国11年(1922年)历尽艰辛,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另外,院内还有大小300余尊佛像,无论是石刻、铜铁铸造,还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物艺术价值。
文殊院还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佛经、文献上万册,如院僧先宗等3人于每日清晨刺舌取血书写的“舌血经书”;明神宗的田妃绣的千佛袈裟;清代杨遇春长女以自己头发绣制的水月观音。院内所藏唐僧玄奘顶骨尤为珍贵;1942年在南京发现3块唐僧顶骨,现1块留存南京,1块送西安,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1块就送成都文殊院。
下图、文殊院正门
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据《成都县》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十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
清朝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寇,苦行修持,数年之间行着四方,声名远扬。传说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人们认为慈笃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从此改信相寺为「文殊院」。
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一七0六年),官绅军民捐资重修寺庙,嘉庆、道光年间,文殊院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八十二根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形成了现今的规模。这八十二根石柱今天成为院中一景。
近代时,文殊院香火兴盛。历任方丈都在这里开坛传戒,并办有佛学苑、传习所,培养僧才。抗战时期,高僧大德佛源、太虚、能海等陆续到这里讲经说法。
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共有房屋二百馀间,总建筑面积一点一六万平方米,有僧人六十多人。现在是四川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文殊院内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等五重殿宇,两庑配以钟鼓楼、禅堂、观堂、客堂、斋堂、戒堂、念佛堂及各职事寮房,形成闭锁式的四合结构。
下图、天王殿 简介
下图、 殿内对联: 大肚包罗见前住位兜率主 微笑圆融当来出世弥勒尊
下图、二位天王和哼将(左)
下图、二位天王和哈将(右)
下图、三大士殿
对联: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於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下图、鼓楼 匾额:法鼓
对联:妙音能除三世苦 威震远徹九霄云
下图、钟楼 匾额:金钟
对联: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
文殊院五重大殿连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长二百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楼阁古朴宏敞,飞檐翘角,是典型的清代建筑。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大小相同,院中有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环境极是清静幽雅。又前临文殊院街,后畔万福桥侧,素有「寺殿接通衢,禅房远尘嚣」之说。
下图、天王殿后面 对联: 长伸手接娑婆客相随同俗 久立地等世上人打夥偕行
下图、匾额:阿弥陀佛 对联:到此无二心只知念佛 個中证三昧全在当人
下图、文殊院 三大士殿 简介
下图、三大士殿
对联:遮那妙体显法界身示现九十六种大人像使阿惟越致行住坐卧举首低头顿证文殊实智圆极果
华葳庄严等太虚量垂成八万四千随行好令补持伽罗见闻觉知擎拳合爪超出信相权乘获净因
下图、客堂 对联:林下刺广谨防挂破衣裳 石头路滑切忌翻倒脚跟
下图、 大雄宝殿 简介
下图、对联:菩提树下睹明星豁然开悟成正觉 舍去王宫入雪山日食麻麦六年行
下图、 说法堂
对联:扵龛豪端见宝王刹 在微尘里转大法轮
下图、说法堂 简介
下图、说法堂
对联1、 树正法幢重现南山天人供 演权实教继承鹫顶婆罗花
对联2、 转根本法轮三学以毘尼为首 趋菩提正道无我乃般若之门
下图、 藏经楼
藏经楼,收藏了各种佛经上万册,其中有康熙皇帝御赐的《药师》、《金刚经》等,十分珍贵。 藏经楼还珍藏着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丈雪的书法、碧眼、竹禅的绘画以及书法家何绍基、郑板桥、张大干、丰子恺等人的书画作品。
下图、藏经楼 后面
下图、文殊院西花园
下图、放生池
下图、放生池
下图、空林讲堂
下图、石经幢
下图、石雕柱础
下图、 空林讲堂内景
下图、 空林讲堂对联
下图、 文殊院 素菜馆
下图、文殊院 茶座
下图、 空林书画院
下图、 六也亭
下图、长廊 对联:石上尽佳书千秋笔墨留禅院 碑中多哲理六祖精神衍佛经
下图、诗碑
下图、千佛塔
下图、 左: 启功题字碑 右:果亲王题字碑
下图、圆通殿 对联:千手异执千眼同观无非幻化 大慈兴乐大悲拔苦总是菩提
下图、圆通殿 对联:慈航普渡解除人间苦难 莲灯长明指引天下迷津
下图、玉佛殿 对联:无是无非无烦恼 有因有果有菩提
下图、玉佛殿,有一尊列为“空林八观之一”的缅甸玉佛,是院僧性鳞和尚于民国11年(1922年)历尽艰辛,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
下图、对联: 十方来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 万人捨万人施万人同结万人缘
下图、祖堂 对联:先后祗此燈任颠倒去来莫忘初意 顿渐无他说但坚强清净总合禅机
下图、 左侧碑刻对联:频注香燈频掃地 不拈佛法不谈禅 果亲王书
右侧碑刻: 于佑任所书「圆满法界月,清凉功德池」对联。
下图、康熙皇帝於公元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刻石
下图、果亲王墨迹碑 清朝雍正年间,果亲王赠给文殊院的墨宝。条幅上写着“日面月面,胡来汉现。有时放行,有时把断。世法佛法,打成一片。苦作一片会,遇贵即贱。不作一片会,麦里有面。”
下图、康熙皇帝逰江南金山寺御题诗碑
下图、文殊院外墙的对联
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就拿供奉的佛像来说,寺内供奉大小三百馀尊佛像,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丰富。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缅甸玉佛,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古代雕塑、铸造等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护法韦驮像,一八二九年本圆法师主持塑造,整个塑像均以青铜翻砂而成,韦驮威武而立,相貌端庄,盔、铠、靴、杵的链锁,浮雕花饰,都雕琢剔透,工艺精湛,是一尊难得的艺术珍品。
还有一尊观音大士像,也为一八二九年用青铜铸造。观音慈祥平和地坐骑在水兽身上,形象生动,缨络衣纹、细致流畅。所骑水兽,似狮非狮,似犬非犬,造型独特,温顺可爱。这尊造像,反映了清代较高的雕铸水平。
另有一尊缅甸玉佛,是文殊院和尚性鳞一九二二年一路募化,历尽艰苦,步行到缅甸请回的,也十分珍贵。
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一七零二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文曰∶「从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爰有大士,处此两间。非浊非清非律非禅。惟是海月都师之式庶,复见之众缚自脱。我梦西湖天宫化城,见两天竺,宛如生平,云披月满。遗像在此,谁其赞之,惟东坡子。」
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玄类法师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佛教文物。印度贝叶经是一八八七年寺僧明宽法师从印度请回的一部佛经,十分珍贵。千佛袈裟为明代祟祯皇帝的妃子所绣,绣工细美,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仍保存完好。发绣观音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遇春之女用自己的头发绣成的一幅水月观音像,衣纹、毛林全用经文组成。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挑纱文殊为清代女信徒吴贞女用挑纱的方法制成,远看烟水茫茫,很像是绘画,十分精美。
金刚经宝塔是清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杨光坼用绳头小楷抄写《金刚经》,全部经文组成一座宝塔,远看是图,近看是经。舌血含宝是指清朝时有三位和尚用舌血书写的《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等经书。
全文完
本文原题:(原创)禅宗四大丛林之一:成都“文殊院”
2010-07-13 12:51 发表于【网易博客】
2018.12.31 阅读(1931)| 评论(21)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