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刚需”出马,使命必达

“刚需”出马,使命必达

作者: 空空晓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15:39 被阅读20次
旋转跳跃.jpg

学英语可谓是让中国学生最为尴尬的事情,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研究生,学了10几年的英语,最后却发现连开口说几句或是看一小段英文都不是那么轻松。回想起研究生时也曾因为听说法语是世界上最优雅的语言而选修了法语小语种,激情澎湃上了半学期,学会了基础语法和少量词汇,常用对话基本没问题了,但学完之后就立马还给了老师,到如今连“一二三”都不会数了。还有因为追韩剧而学韩语、喜欢听粤语歌所以学粤语等等“蠢事”想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再看看朋友L去日本留学,他决定学点基础后直接到日本学日语,因为要在日本上课、生活还要出去打工挣补贴,所以硬生生被逼着学,不赶紧学会没法生存呀!上课听不懂,打工没人要的,再羞于开口也得硬着头皮上。表妹去澳大利亚读研究生,虽然她本科就是英语专业,但是每天都需要提交小论文,结课后还有大论文,上课需要言论、发言,所以必须不断精进英语,像母语甚至比母语还要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英语。

语言的学习问题归根到底是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基本上没有啥应用场景,学了当然锦上添花,不学好像也没啥关系,而对于朋友L和表妹来说,不得不学,必须要学,还要学好。后来看到李笑来老师提到的“刚需”非常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对于绝大多数人,学习或使用第二外语不是刚需,即“不必需”,而对于朋友L和表妹,学习第二外语是刚需,非常必需,因为需求越刚,所以学得越快、学得越好。

刚需塑造大脑,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刚需”可以很好地解释绝大多数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闲着呆着、没事刷刷手机可能就是刚需。而对于卓越的人来说,自我管理、自我规划、不断迭代进化是他们的刚需。
习惯培养则是“刚需”的重灾区,或者可以说习惯就是刚需的另一种说法。比如总是想养成早睡早起习惯却依然晚睡,知道晚睡的危害但是大脑并没有觉得早睡早起是刚需,好像现在晚睡也没有导致啥后果。再比如每年计划读多少多少本书,但一年下来总是以惨败收尾。而牛人、大神们却是对阅读如饥似渴、成果显著。反观自己虽然知道读书真的是太重要了,但却还是没能养成阅读的习惯,这背后“缺失的刚需”是什么,必须要找到并认同那个刚需。只有正确的刚需才会让我们“不辞辛苦”、“不屈不挠”、“上下求索”、“废寝忘食”去搞定、去达成、去实现。

相关文章

  • “刚需”出马,使命必达

    一 学英语可谓是让中国学生最为尴尬的事情,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研究生,学了10几年的英语,最后却发现连开口说...

  • 使命必达

    AMY头天说准备周末两天进行SAT模考,八点或八点半开始。 当时我听了就想:到底是八点还是八点半呢?这么模糊,应该...

  • 使命必达

    以前总是听成功人士说做事业要有一种使命感。我总嘀咕着什么是使命感呢,为何在喜怒哀乐等等各式感受里,我从没觉得有使命...

  • 使命必达

    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自己的使命,不管他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是客观存在的。 小的时候,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想当科学...

  • 使命必达

    使命感常见于电影电视小说或者医生教师警察,其实不止是名人伟人事业单位才有,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间久了,都会发现...

  • 使命必达

    如果今天我写完所有的作业,明天我就可以去看电影。如果我做不完,我就去不了电影院了。我还有一篇作文没写,我可以及时完...

  • 使命必达

    表面戏谑,心里还是暗暗使劲儿。我们都很想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样子。 每次随便找的图片来临摹,画完之后都觉得应景,很...

  • 使命必达

    如果我明天要去广州,我肯定能去到。没有汽车,我就骑车去;不能骑车,我就走路去;遇见河流,我就游过去。 --碧桂园杨国强

  • 使命必达

    工作有没有使命感,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把我工作当成混日子、养家糊口的工具,那什么都可以成为他抱怨的触...

  • 使命必达

    一个靠占据市场赢利的公司,如果没有几分拼劲如何能活下去? 一个聪明的公司,会在适宜的时候往平静的海水中丢下石子,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刚需”出马,使命必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zd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