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口,南依万顷太湖,北靠灵岩山天平山,西近穹隆香山,这里水秀山明,人杰地灵。2500年的历史,名人辈出,物华争艳;2500年的故事,串串相连,灿若繁星;2500年的文化,遗存丰厚,源远流长。在这个拥有优质的环境和悠久历史的古镇上,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有这样一家子,父亲周柏荣,母亲周玉凤,儿子周晨光正走在水墨圆梦的路上。
水墨之缘
在三间平房的老房子里,长桌上一直放着一个砚台,那是祖父留给周柏荣的珍贵礼物,它所散发出的神秘气息,就像是冥冥之中的暗示,久久萦绕在他的心头,仿佛有一个声音,温和、慈祥而又不容拒绝。“孩子,好好写字吧!”
小学时的周柏荣就开始接触书法,已经有点喜欢了。不过那时还在改革开放前,家里条件艰苦,没有正规的书桌,只能在一张台面高低不平的八仙桌上练字。
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1979年周柏荣考入江苏省洛社师范。步入十八岁的青春韶龄,踏入师范校园之时,他才初步有了明晰的目标,因为他第一次看到了字帖以外优秀的书法作品,洛社师范校园橱窗里展示的一幅幅唐楷临帖作品。颜体藏头护尾,刚劲有力而富雄秀之气;柳体笔力坚挺而富神采;褚体温文尔雅,既骨力洞达而又神韵丰满,是的,他第一次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是什么?赋予了书法如此的魅力!是书法艺术,是书法艺术内蕴的多重特质深深地吸引了他!
不久他参加了上海东方艺校的函授学习,知道了上海名家任政、钱沛云一个个动人的学书故事,也从历史的典籍中感受了古人“池水尽墨”、“退笔成冢”的动人传说和崇高、坚韧的精神力量。“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夜深人静之际,他时常在桌前临帖、挥写。那时条件艰苦,夏天没有电扇、空调,蚊虫又多,他就学着老师的样穿着长裤,把腿脚浸在一盆水中。有时伴着工作或乡间农活的劳累,还不时挥写一阵。从描摹到临帖,进而尝试着创作;书体由楷而行、草,到后来涉猎隶、篆。
“中国汉字”是中国书法孕育和产生诸多审美之根。“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在简单的黑白世界里,以其强烈的节奏,顾盼情深的意态,形神兼备的气质,富有情趣的意境,深深地吸引着人,打动着人,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给人以美的享受。它无图而有画的灿烂,无声而有乐的韵律,无言而有诗的意境,无形而有舞的优雅,其魅力无以穷尽,深深地吸引着他,让人魂牵梦绕,而难以释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