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特色学校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的召开,给我带来了好大的压力!作为一校之长,责任很重大: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之领导,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引领,然后才是行政的领导。”校长首先要有教育思想。扣问自己:我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我周边的校长们都有教育思想吗?
兰大附属小学的校长针对苏和姆林斯基的话进行了解读,他说: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首先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只有校长有独特的见解,才能办出特色鲜明的学校;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之魂,校长有什么样的办学思想,就决定了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学校发展就可以走多远;办学思想的凝练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办学思想是校长必备的核心素养,是自身专业发展的核心需求。
学校文化或办学思想是办学特色的灵魂。凝练办学思想的基点:学校的校情、学校的历史人文基因、学校的发展愿景、育人目标。
兰大附小的课堂“四大”:大胆质疑、大胆发言、大声发言、大胆发言;课下“三轻”:轻挥手,轻行走,轻交谈;日常“三和”:说话和气,态度和蔼,处事和睦。
校长的责任:要建好学校的文化,要带好学校的队伍,要培养好学校的孩子,要建设好学校的课程,要引领好学校的家长,有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高品质学校……校长又有思想,有情怀,有水平!可是这样的校长有多少呢?
而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江苏省师干训中心严华银教授作的《特色学校文化——重构与再出发》报告中,结合当下众多学校的文化建设,发表了他极为担忧的论述,也更加重了作为一名校长听众的责任感:有什么样的学校,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和国家,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与国家;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就重重地敲打着每一位有责任心校长的心灵。
严教授就“文化建设是特色建设的重要方面,而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进行了大胆地阐述: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学校文化应该是日积月累、慢慢生成的;文化建设的过程是漫长的过程,是凝聚人心、形成共同体的过程;学校文化就是“我们在这个学校学习、工作、生活的方式”;
建设学校文化的路径有三条:
第一条,三种不同情况的学校文化建设:已经形成文化的,要进一步提炼、传承和提升;正在生成的,要注重学习和借鉴,加快促进和推动,不断充实和完善;学习型组织,确立共同的教育教学
第二条路径:抓关键要素。第一是人。文化是影响人的,设立“英雄老师”“英雄学生”“英雄校长”。老师的教学风格、交往和学习方式,研究风格,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优秀团队和个人故事等 ;校长的领导风格和个性等。 第二是物。筑物和花草树木;校舍风格,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工,要有校史树。
第三条路径是标识。包括校风:是一个学校内的人物在各方面生活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趋向;教风:是学校教师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精神面貌和行为能力也即德、才、学、识、仪(貌)等在教育数学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校训,校长训诫中的关键词句,集中体现校长对教育价值、培养目标的理解,可以说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第四条路径是:建设学校文化的过程就是凝聚人心、形成共同体的过程,就是学校变革发展的过程。学校文化建设只有阶段,只有开端和过程,没有尽头和止境。打造共同体:精神家园(学习型组织、温馨而自由、可以互相依靠);培育学校英锥(发展优秀教师群,华东师大二附中百余年历史上的三位名校长、"“五朵金花"教师,连云港赣输中学和镇江中山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群现象);逐荡确立和以同核心价值观和学校发展理念(主体自觉,文化认同);达成学校教育理想的实现甚至是发展的超越。
做好学校的文化也是校长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