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意思是做事情要考虑再三再行动。相信这句话大家并不陌生,古装电视剧里常有。而意思也和《论语》中的意思一样,没有变化。那为什么还说被误解呢?
原来,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而原文中“三思而后行”并非是孔夫子本意。其实,原文中,孔夫子说的是后一句话: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季文子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孔夫子听说后,说到:“想两次就可以了。”
这下就明白了,是季文子做事三思而后行,不是孔夫子,而孔夫子还纠正说,想两次就行了,三次就太多了。
为什么孔夫子主张不要想太多呢?其实就是因为想的越多,就越无法实施。
之所以三思而后行,就是为了考虑的更周全,好让事情按照我们的预期方向发展。
然而,世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做之前就可以有确定结果的,在做的过程中,总会有不可预料的意外存在。如果想的太多,一定要求一个确定的结果再去做,那么恐怕很多事情都没办法做了。
孔夫子深知这个道理,因此才会说,考虑两次就够了。首先肯定了做事之前一定要有思考,不能盲目的去做。其次也教导我们不要考虑太多而不行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3002452/2893c8eb7181dae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