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办公室只有我和宋冰冰老师,和她交流了大概一个小时。
聊起了她和杨露老师(大学教授)一起去听课,虽说不是自己学科的,但是对她感触很多,她是不吐不快,我也是听得有滋有味。
她提到杨教授的占位高、视角广,抓问题看本质,并提出了求新、迁移、生成的三个关键词。
求新
英语课上,老师带学生进行复习,学生在课堂上跃跃欲试,非常热闹。整个单元的内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复习及回顾。
可是宋老师说,这节课有什么用吗?
对于孩子来说是低效的,或者说是无效的。你把复习课和新授课上成一样的了,孩子根本没有高阶的思维。孩子在下课的时候和来的时候是一样的,或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无用的。孩子已经有了这些知识的积累了,你课堂上还是和啃西瓜皮似的,是无味的、没有价值的。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
正如,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里所说,你所处理的或者带给学生的不能是简单的记忆,这是低层次的目标。也是我们现状里好多人正在进行的,低级的操作。他们习惯了简单的背诵,可是很快,孩子的背诵就忘记了,还得再打时间背,造成孩子的负担,以及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迁移
她以英语为例:复习的单元内容为“冬天”的系列。前面的第一单元是“我喜欢”,第二单元是“有什么”等句型……你就可以借助每一个单元的情境来复习本单元的“冬天”。这就需要你重新地去理解、提取、迁移、分析、综合、创造……这才是应该给孩子的东西。才能引领学生跨进新的领域,实际也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还有一个就是,方法的指导。一位老师在讲课时,让学生经历一次次的方法的应用。把一个方法应用到其他可以迁移到的一个个的领域。这样一个基于理解的学习之后,老师自己整理的近几年来高考的真题,由易到难给学生,再去做这样的综合练习,孩子就手到擒来了。
生成
老师知道学生在哪里,要去哪里,然后抓住学生课堂的生成,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走到了哪里?不能看到学生回答的不是你想要的,你就回避,看到学生的回答是你想要的,你就喜上眉梢。实际上课堂上的生成就是学生的真实所在。应该高兴,有素材、学情可以去分析,而不是,我要向下讲课了,不要影响了我的思路,我要转向我的教学设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