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这个哥们扫个码支付要这么久吗?”我坐在副驾听着家属在抱怨,前面一个奔驰车主在自助缴费的闸机口正在扫码。好在这个车主的奔驰s标足够闪亮,家属倒也就没有按喇叭。不过怒气正在加速中。
“缴费成功,请通行~”随着温柔的机器女声提醒,前面一个车主总算放行通过了。
家属看了一眼墙上的蓝色二维码,自信的在手机桌面,找到支付的应用文件夹,再找到那个蓝色支付宝APP,熟练的点击扫一扫
“怎么不对,靠,需要微信”家属尴尬的朝我一笑,毕竟前一秒他才吐槽了前车主的蜗牛速度,只是好在现在后排并没有跟车。于是在骂骂咧咧中,家属找到微信APP,然后扫了一下,成功通过。
“谁设计的,一个微信用支付的二维码,用蓝色,神经病啊”家属补上一句
我抬头看了下,那个大大的蓝色二维码旁边,倒也有着一排不太小的新加的提示字体
“请用微信扫一扫,支付后即可自动通过”
我想这个设计者,应该是收到了用户的反馈,也算亡羊补牢,不过看来让他失望了,用户对于颜色的第一识别性,必然会让大部分人继续重复同样的错误。
这个案例倒也让我想到了公司最近的一个设计,设计师在分享的环节中,分享到微信好友的图标换成了一个很个性化的图标,我当时愣了一下,生怕我自己分享错了,作为产品经理的直觉,我觉得这个icon下个版本就会换回来,果然,新版本,我们又用回了老老实实的绿色底+微信logo的分享按钮。
总结:在设计中一定要遵循用户的习惯,有时候“照抄”也是一种克制,一种对用户习惯的尊重,一种好的设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