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六处经》中的断着解脱法
此经佛说六内处、六触处(更乐处)、十八意行、三十六刀(杂阿含为三十六受,南传为三十六有情句)。于中依“无欲”而舍“着”(执着、秽、杂染),佛以圣者所学教授大众时,有三意止(无喜、无忧、无舍),成无上调御士。
经文内容分为相依相奉的三个方面:
1、十八意行按所依是“着”还是“无欲”,分为三十六刀,佛分别详细说明了每一刀的所指。
例如:
云何喜依着?眼知色可喜.意念.爱色.欲相应乐,未得者欲得,已得者忆已生喜,如是喜,是谓喜依着。
云何喜依无欲?知色无常.变易. 尽.无欲.灭.息,前及今一切色无常.苦.灭法,忆已生喜,如是喜,是谓喜依无欲。
前者“喜”是因为欲念的满足而有,所以是杂染性、有漏性的;后者“喜”是因为悟到色法无常等究竟理而生“法喜”,是清净性、无漏性。
其他十七意行的着与无欲皆如此类。
2、在三十六刀中,成就“无欲”而断“着”。
其中成就有三义:取、依、住。取就是接受,即接受色无常等无漏教法;依就是依持,即一切身口意行以色无常等为指旨归;住就是安住,即以色无常等为本所应住。 断也有三义:灭、除、吐。灭与取相反,如不取“爱色”则由爱色而起之贪欲则灭;除与依相反,如不依色欲得满足则此有着之喜即除;吐与住相反,如不住于可爱之色,则心与色欲分离,就像秽物被吐出。
另外佛说了“六种舍”的差别相,舍虽然是无喜无忧,但这种舍受(舍更乐)依然有所差别。依色声香味触而生的舍,有无量差别(因为色声香味触的种类和程度有无数种),而依无色四空处(或定)的所有舍受,仅只有一种,因无色界没有“色”的差别。
3、如来教授无量说法,而住于三意止,成无上调御士。
如来说法无量无尽,具增上行、增上意、增上念、增上慧,辨才无碍的四弟子,穷极一生亦学之不尽。
而如来无量说法教授时,若无人依之行之,佛亦不忧;全体依之行之,佛亦不喜;半依半不依,半行半不行,佛亦不舍。此名三意止。与之前所说十八意行相比,十八意行是凡夫之习,而三意止为圣者所学。
佛之调御法超过一切调御士,普通调御士仅能调象马等于一方,而佛对应调御之众生,则是八方调御(令得八解脱):
色观色;内无色想观外色;净解脱;度色想住空处;度空处住识处;度识处住无所有处;度无所有处住有想无想处;度有想无想处住想知灭尽。由此而得漏尽俱解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