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什么是事实?
百度告诉我们:“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
柯林斯词典告诉我们:“You say that something has become a reality when it actually exists or is actually happening. ”
(二)
什么是真相?
百度告诉我们:“真相是事物所有的真实面貌和情况。”
柯林斯词典告诉我们:“The truth about something is all the facts about it, rather than things that are imagined or invented. ”
(三)
在历史上有一个关于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大意是: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白天睡觉,貌似不合规矩,足见孔子体乏神疲的程度了。得意门生颜回外出乞食,得米而归,烧火煮米,将熟之时,孔子恍惚之间看到颜回在甑中抓米吃。一会儿,米熟,颜回请孔子起身吃饭。孔子对颜回抓甑中之米吃感到不爽,但还是假装没看见,心中却有一股不满之气升腾,于是就编了个瞎话,说到:“我刚才梦到祖先啦,要祭祀他,食物须得用干净的。”颜回不曾晓得孔子的江湖套路,平静的回答:“这次不可以,刚才我在煮米时,有灰尘落入甑中,我抓起来吃了。”孔子随后叹息道,“眼见不一定为实啊,自己所依靠的内心也不一定知道实啊。”
(五)
孔子和颜回的故事,一方面显示了圣人也是人,也有小心眼;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汉语“惜字如金”,导致很多概念不清晰。
孔子所说的“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就涉及到“事实”与“真相”的区别。
孔子看到的颜回吃米,是一个事实,但老夫子把这个事实当做了真相,得出了颜回偷偷吃米的结论。由此可见,在孔子的时代,人们对概念的把握不容易清晰,连老夫子都会犯错。当然,这种情况今古的区别不大。
(六)
事实是真相的一部分,真相一定缘于事实,真相是事实的全部。
“以偏概全”中的“偏”是“事实”,“全”是真相。我们甚至可以说,“全”不可得,故“真相”不可得;但我们仍然可能得到接近“真相”的大量“事实”。
桥水基金的创使人达里奥说,“要追求真相到不惜被羞辱的地步。”真相之所以重要,是只有尽一切可能的除掉人的主观性,才能够尽一切可能的客观的看待事物。而客观的看待事物,对这个世界很重要。
(七)
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很好的区分事实与真相,造成的悲剧俯拾皆是。
周星驰的母亲在一期访谈节目中,被主持人问道一个问题:“星仔有没有哪里做得不好?”得到的回答是,“都很好,就是小时候不理解家中的不易,常常将专门买给他吃的鸡肉,咬上几口就不吃,甚至是扔到地上。”
周星驰也在现场,他对母亲说:“妈妈,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家境那么贫寒,你和姐姐都舍不得吃。我只好这样做,你们才会吃上肉啊。”在节目上,星仔的母亲楞住了。因为这是一个几十年来她一直感到遗憾的事实,却从来没有想到过真相是这样的令自己震惊。她此前的几十年一直因为这件事如梗在咽,而此后的人生则会因为自己的误解而深深愧疚。
(八)
几年前,曾读过一本书,书的题目忘记了,但书中给出的四条戒律之一还记得,是“不妄议他人”。
起初我是把它当作一条道德准则。因为妄议他人并不会是一件令自己开心的事情;后来再想的时候,又以为“妄议”与“议论”不同,有依据的议论总是算不得“妄议”的。直到今晨,在组织这千字的短文时,我又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不妄议他人”更多的不是一条道德准则,而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
我们追求的应是事实、更多的事实、接近真相的事实,而不是将时间荒废在议论之中。
(九)
人生苦短,这个世界的很多真相值得我们倾一生而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