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经理产品狗的日常冷启动
【转载】或许是史上想转行或入门产品经理的小伙伴最需要知道的知识

【转载】或许是史上想转行或入门产品经理的小伙伴最需要知道的知识

作者: KALOK_ | 来源:发表于2015-03-25 14:06 被阅读166次

    自学产品的方法

    ——By 纯银

    1、把Appstore上除了游戏之外,24个分类下,TOP20的免费App全部下下来,一共480款应用。

    2、每一款应用平均把玩20分钟,把所有页面捋一遍,所有功能撸一遍。然后为每款应用记录笔记,把脑子里浮出来的东西全都记下来。这至少得200多个小时。按每周业余时间投入10个小时计算,大约需要半年。

    3、在这半年里,你应该会有一些“融会贯通”的想法,搜索对应的关键字,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如果有了自己的见解,就写成公开的文章,到处找人交流。更重要的是,当把玩过超过400款应用,你的产品观会逐渐形成,你也会找到自己的偏好——喜欢什么类型,什么领域的产品。

    4、大概知道自己的产品偏好后,找出几款对口的产品来,也把它们的竞品全都找出来,挨个写对比评测。最low的评测是建一张表格逐项对比功能,最high的评测是关键模块的场景与效果分析、用户行为的数据统计与质量分析。一篇评测花上十几个小时是正常态。

    5、最后,把这些评测发给对口产品里,你能找到的管理人员邮箱,并且表达求职意愿。不要在意结果,从对比评测中加深的产品理解才是你的收获。但如果你真能做到以上这些,哪怕只做到1/3,谋一份“产品助理”职位也是妥妥的,而且为未来的产品经理生涯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想寻求帮助?你得证明自己值得别人的帮助。

    以上,并不是一份自学教程,而是一种思路,如何自学的思路。你的启蒙老师不是某一个人,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而是无数的产品本身。真正帮到你的也不是你的“贵人”,而是在兴趣驱动下,你不计回报的,持之以恒的投入。


    做产品的几点方法

    ——有可能是八素

    一:看产品:思考其内部逻辑

    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问题的本质。

    为什么它会这么设计?

    它的系统架构是怎么样的?各模块怎么运作?

    某个页面是什么交互逻辑?

    某个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这个内容列表的推荐算法是怎么?考虑哪些因素?

    豆瓣、知乎feed的展示逻辑是什么?答案展示的排序逻辑是什么?

    二:想产品:不停设计解决方案

    从整体框架到界面交互到文案,产品经理就是要不停面对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不停循环。慢慢积累出自己的一套思维方法。

    方法:用「解耦」和「穷举」的思路去拆解问题和设计。

    所谓「解耦」就是把整体拆解成几个相互独立的模块,分析各个模块。

    三:做产品:分步实施

    方法:用「假设-验证」的循环来做产品

    这个方案要解决的假设问题是什么?

    达到什么标准才能验证假设成立或错误?

    可否分几步实施?每一步的指标是什么?

    当前这个是最简单的方案吗?

    想明白以上几个问题后,制定分步实施的策略。 想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做是最简单」

    总结:产品经理就是通过用户需求,找到本质问题,然后设计各种解决方案,在不断地验证优化中解决问题。循环:提出假设>确定目的>设计方案>分步实施>验证假设。

    这样一次循环的时间越短,到达胜利的彼岸的概率就越大。

    产品经理需要懂得一下一些基本的技术知识:

    1. 各种基础的前端编程语言,基本的语法总要看的懂吧,api和xml这样的东西总要知道吧。

    2. 基础的数据库知识,起码知道SQL怎么写吧,会从数据库调数据吧,知道SQL语句还有个优化的概念吧。

    3. 基础的数据分析知识,各种excel功能得会玩吧,不然你还运营个蛋呢,数据分析都不会的。

    4. 基础的网络知识概念要有吧,基本的网络协议和网络层级的知识得有吧,域名解析总要知道啥意思吧。

    5. 基础的一些算法知识要有吧,不然怎么和高端程序员交流呢。

    6. 云计算,数据仓库,Hadoop,Mapduce,Spark这类知识要懂吧,这些是比较前沿的知识。干互联网,对前沿知识怎么能不感兴趣呢。

    7. 软硬件架构,这个是公司开发做产品的基础,也是必须了解的。

    8. 开发方法与哲学,像目前流行的敏捷开发,也应该了解如何实现这样的方法。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看到产品经理“被沦为”一个万金油岗位,一个写软文似的岗位,有感而发。


    应聘产品经理前的学习计划

    By 脚下日月

    1、了解产品经理当中的基本知识,可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知晓MRD/PRD/点击数/留存率/活跃用户数...等基本指标的定义。

    2、学会吐槽产品。

    达成指标:能够说出哪个地方用的不好,和相同竞品之间有什么区别。

    学习方式:

    1.观察常用的产品,并且下载其对应的竞品来同时使用,把产品中你认为

    吐槽的地方写下来,写清楚为什么你觉得他用得不爽;

    2、与1同时进行,学习Axure的使用方法。(时间:3天以内)

    达成指标:

    能够把基础的设计框架、动态面板等的使用能够弄清楚;能够弄出来一两个功能方案

    学习方式:

    1、上网搜索学习Axure的基本课程;

    2、学习课程的同时模仿某个“产品功能”制作方案,比如说微博浏览的瀑布流等功能当做练手;

    3、每天只看一篇产品的博文,尤其是我博文里关于对制作产品时的心得和分析产品的方式。只看一篇,不要多看。

    4、开始写至少两个周的产品分析文章。

    达成指标:每天写一篇;只针对产品的某一功能做深度剖析;写出自己的思考

    学习方式:

    1、把之前记录下来的产品的吐槽点拿出来,并写改进方案;

    2、改进方案要从这几个角度描述清楚

    - 抓住从用户场景出发;(用户场景就是一位用户使用这个产品时的所处的状况,用户角色也会很复杂,场景就会变得不一样)

    - 改进的产品方案会对现有的产品体系产生什么影响,会产生什么后果;

    - 为什么这个产品的产品经理没有使用你提供的产品方案,背后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哪些;

    - 这个改进的产品方案会带来多大的收益

    3、针对产品改进方案制作产品原型;

    4、注意:不要对一个产品做全面的分析报告,如果没有找到吐槽的点,

    就写出来你为什么觉得这个产品功能非常的好,写清楚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么设计是合适的。

    6、经历上面5个步骤的基本会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在做5个步骤的同时,可以了解某一产品在这段时间内的产品运营的活动方式。

    经历一个月时间,并且把文章写下来,做出相关方案,整个人的思维逻辑会得到非常大锻炼,对产品体会会急剧提升。足够应付每一场产品新人的面试了。


    怎么体验手机上的APP

    By 娜娜vikitter

    1、它是干什么的,解决谁的什么问题的,这类人群的痛点问题是什么,它解决了没有?(产品定位层面)

    2、 启动它之后的首页展示给你的整体结构是否让你觉得清晰明了?在这里你是否可以看到它的全貌,核心模块,而且快速的找到一些重要入口进行下一步的目标操作(信息架构层面)

    3、是否好用?如:是否快速的完成了你的目标操作?文本是否容易理解?是否容易找到你想到的内容?是否容易引起错误操作?.....(交互设计层面)

    4、还有哪些APP和这款的功能一样,解决类似的问题?(找竞品)

    5、这个APP在功能上有哪些亮点?还有哪些是可以完善的?(功能层面和交互层面)


    如何训练产品思维

    By Haijun

    我理解的「产品思维」,约等同于一些人所说的「产品感觉」,是作为产品经理在分析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时,都能够同时从设计者的初衷、不同人群在不同场景下的体验两个角度去想问题。

    有效的修炼方式,是设身处地将某一行业的所有产品研究透彻,从纵深的流程、到横向的对比,整个过程辅以辩证的逻辑推演、品味判断,得到一个综合的结果。

    跟实际做产品一样,「产品思维」的养成过程需要长期刻意的训练积累,很难「速成」。它一般是从产品分析和分解着手,难点有二:一是做到真正的「设身处地」,让自己进入「傻瓜模式」去理解设计者的意图,知其精华和糟粕所在;二是从熟悉的产品开始,逐个分析,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和套路。前者更考验一个产品经理的全面能力。

    绝大部分人都是从自己日常使用的产品着手。但「新人」应尽量避免一上来就分析微信、QQ、淘宝、微博等「世界级产品」,这些产品已经成功,要去分析它们所满足的多样用户需求和价值,需要观察者站到更高,难度大了则易一叶障目,最后流于表面,只是产生了一些 Comments 而不能形成 Insights。选择一些规模中等,在某个行业做到有口皆碑的产品会更好,比如下厨房、豆瓣的一部分产品、美柚、Instagram、same、Path 等好多好多可以选的。

    选好标的后,通过产品价值及人群的分解、信息架构、使用流程、产品核心机制(杠杆)等方面去想。我是做社区的,就以我比较熟悉的「豆瓣小组」产品为例,来展开一下。

    – 基础产品形态:BBS 集群。BBS 的优劣势有哪些?

    – 话题内容来源:UGC

    – 小组来源:用户自行创建

    – 小组管理:众包给组长和管理员。他们的动力是什么?

    – 单个小组的粒度:由于完全用户自行创建,优劣势是什么?

    – 小组生命周期:如何解决组长放手不管的情况?

    – 内部竞争:同一主题的多个小组之间如何竞争?

    – 产品价值:BBS 提供的产品价值非常多样的,拆解来看,每个产品价值背后都有无数的小组,如:结交朋友、寻求同好、排解寂寞、表达观点(论坛)、展现自我寻求认同、社团、俱乐部、答疑解惑、媒体、标签符号、树洞、发现未知的世界…

    – 不同产品价值对应的小组,其人群规模和频次有何差异?

    – 为了支撑这些价值,平台提供了哪些对应的「功能」设计?

    – 小组内排序方式:沿用 BBS 的机制

    – 内容分发与传播:小组首页Feed、豆瓣广播、书影音关联、浏览发现、外部SNS分享等,哪一个是产品最核心?

    – 内容贡献者:动力是什么?在不同小组里,他们分别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 内容消费者:消费内容的场景,及价值是什么?

    – 种子用户:早期用户如何来的?

    – 人群过滤:如何有效地让正确的人去正确的小组?

    – 生态系统:豆瓣小组是如何防止整体衰落的?如何维系用户的生命周期?(月度覆盖独立用户超过8000万)

    – 品牌:人们是如何对豆瓣系产品形成「小清新」「文艺」等印象的?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新用户如何使用产品又有什么影响?

    – 移动化:小组的移动化做得如何,其策略是什么?

    – 机会:小组在移动上有哪些新的机会?

    – 横向对比:豆瓣小组与百度贴吧、单个BBS最核心的三个差异点是什么?

    理解了什么问题才是影响产品的杠杆,才知道 UI 上是不是够「漂亮」有多大的问题。

    一部分答案在持续使用中会得到,另一些答案可能在社会心理学的书本之中。能发现有些问题豆瓣解决的也不好,这是分析竞品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同样是社区

    如果要分析另外一个产品,问题列表也会有一些差异。因此最佳的契机是研究者本来就是一个热爱泡社区、在社区中能收获快乐的产品经理。

    随着对一个产品的深入使用,框架就会饱满起来,加上持续的跟踪观察(我觉得需要至少三年),量变会催生质变。而在 2014 年这样的时间点上,同一类产品在将来和过去的变化差异,就需要同时有所关注。比如社区,从 PC 时代到移动时代,场景和体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产品形态未必,能看到不少移动社区还是在沿用 BBS 这个最古老的形态。

    既然是说一种思维,看起来也就务虚多一些。务实一点来说,「产品思维」是思考和观察层面的事情,一定程度上能为下层具体的产品设计、产品运营提供 Insights 和判断支持,它在不同类型产品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不一样。


    如何提高做产品的感觉

    By 马力

    1. 做细节的设计

    不要一想到做产品设计就觉得要天翻地覆做出一个多么整体的东西,试着去做里面的细节,一个个小的流程、界面的细节如何处理,如何改进,这时你会碰到各种问题,这种挑战是肉搏,而不是千军万马指点江山,非常有必要自己修炼。很多时候先把自己的工作聚焦在一个图标上、几个按钮上,不是件坏事。

    2. 创新思考与动手探索

    针对自己手头的产品,做 Storyboard,做原型,可能的话做做测试。一个设计师或产品经理,应该具备基本的原型实现能力,工具很多,以前都是用 Flash,HTML,现在,特别是最近,各种移动端的原型工具密集出现。

    3. 观察与聆听用户

    不要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多看看实际用户是怎么使用产品的。以前我做过很多场可用性测试/用户测试,至今仍然被我们的思考和实际用户之间的差异所震撼。其实产品感里有一部分,是去尽力的「逼近」真实用户,站的角度要高于用户,又要来源于用户。

    4. 看大量界面不如实际体验产品

    特别是去体会产品里的细节,这些不是浅尝辄止能够获得的。另外可以自己试试写写深度一些的应用评估,欢迎给「最美应用」投稿。


    产品经理需要克服哪些陋习 ?

    By 笑天涯

    一、在做互联网产品过程中你曾经犯过哪些错误?

    1. 产品定位

    (1)产品的定位往往决定着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作为新人,总是想着如何去覆盖足够多的用户,却忘记了最初的"基点"。产品定位的模糊导致的结果是功能复杂,逻辑混乱,用户认知负担大,看似大而全,实则很难吸引用户。

    (2)产品后期的定位变化不对,包括轻易改变产品定位和没有根据产品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的做出改变。

    2. 文档工作

    (1)产品文档缺少细节,有时候就是一个点没有写到,引发的问题可能是一个模块,导致产品和设计上不同步,作为一个产品好像不完整了。

    (2)修改需求太随意,没有邮件或者文档记录和确认,导致相关负责人容易忘记,作为PM自己也可能忘记当初的想法,结果导致问题的发生。

    (3)产品新人容易受没有文档记录的伤,做过的事情、方案等需要文档备份, 有两方面考虑,一是为了方便后续的工作,二是有效应对外在问题。

    3. 规划设计

    (1)过度考虑用户体验,功能过于fashion,结果却是正常的用户并不会去使用,或者你的产品并非超级APP,版本迭代变化过大,过度挑战用户使用习惯,很多用户可能就接受不了。

    (2)发现竞品的某个或某些产品设计不错,然后照抄,省时省力。

    (3)产品设计考虑不周,后期发现问题,影响负责相关工作的同事,问题严重的情况影响产品的时间排期,导致产品延期交付或者上线

    (4)逻辑思路不够清晰,功能规划不够细致,边界考虑不足,比如多种用户状态、多种操作状态、多种网络环境等等。

    (5)现实中经常存在所谓的“老板产品”,产品人唯老板说法是图,不假思索,按老板的想法照做。还有一种情况是老板那产品要的急,产品人因为时间比较紧张,调研过于粗糙,市场分析不够,竞品分析不足等,有时甚至是强迫用户给出自己想好的答案,容易导致失败的产品。

    (6)PM不懂技术,总是认为什么都很简单,导致脑洞大开,空幻想,自以为是。

    4. 需求管理

    (1)很多PM会把自己的需求当做是用户的需求,闭门造车,脱离用户去思考问题。

    (2)对需求的优先级,重要程度不会把握。产品新人第一关是看大量的反馈,用户反馈很多问题或建议,不能很好的判断其中的优先级。

    (3)对需求贪多,舍不得砍需求。用户反馈可能很多,觉得给用户的越多用户越喜欢你,最后把自己累死了,也把用户累死了,因为你给的压根不是他们需要的。

    (4)盲目服从用户需求,而不挖掘需求的本质,不能真正认清需求背后的真正动机,影响产品的设计。例如用户说我想吃面包,然后你就给他面包,但事实上用户饿了,他的动机是要填饱肚子,当你给他牛排,他可能更高兴,因为你的产品超出了用户的期望。

    (5)在没有足够调研和用研的情况下,假设用户会如何如何,也就是模拟或假想用户使用场景,最终导致需求偏离或错误。

    5.时间管理

    (1)产品新人在时间管理上有时候会安排的比较混乱,乱了节奏,时间管理出错。例如知道自己有若干件事要去做,但是需要沟通的问题很多,经常因为没有确认时间节点和细节,结果导致项目或产品延误。

    (2)虽然明确自己的任务,但是没有很好的执行力,做事拖拉,当然也会导致项目或者产品延误。

    6. 自我认知

    (1)产品新人刚入行心态不端正,急于求成,基本的产品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以为自己能承担更大的责任,但是往往做不好,适得其反。

    (2)以为自己所接触的工作就是产品经理的全部。新人接手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有时候是在老大的带领下,做的都是确定要做或者确定该怎么做的需求,新人要做的是方案和执行。

    (3)对产品经理的职责认知不够清晰。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风格,这个团队可能是一个风格,大家都很积极主动,灰色地带也少,可能换到另一个团队,灰色地带大家都不积极去主动承担,这时候就需要产品人去把控,必要的情况下自己也要站出来,花时间和精力去负责。

    7. 工具使用

    过度依赖工具,产生工具依赖症,工具是手段,是为了提高效率,是为目的服务,避免造成适得其反的情况。

    8. 沟通问题

    (1)产品人员缺少和开发、设计等的充分有效沟通,只把文档交付出去,但是不能服人。

    (2) 一个项目几个人发话,这个说这样改,那个说不改,缺乏领导热,谁也说服不了谁,沟通会出现障碍。

    (3)和老板沟通不到位,没有理解老板的意图和目的,最终实现结果出现偏差。

    (4)沟通上,太容易信任别人,没有主见,不能说服别人,导致最后被人忽悠,被交互、设计、开发牵着鼻子走,还可能项目延期。此外,针对某些工作开发说不能实现就不做了,设计说不好看就换风格了,产品人应该做出正确的判断,说不定开发可能是偷懒不愿意做呢?

    9. 思维思想

    (1)考虑细节永远只有正面思考,经常基于用户已经接受我们的想法的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2)把自己可以理解的就认为是用户是理解的、可以接受的,不具备同理心。

    (3)在有限的资源(时间、团队资源等)情况下,思想上过度追求完美,不考虑现实情况,不切实际。

    二、如何去改正那些错误或者是不正确的想法和习惯呢?

    上面我们总结了大家提出的做产品过程中可能犯的错误,可能养成的陋习,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该怎么避免和改正这些不正确的地方,针对其中若干典型的问题,讨论总结如下:

    1. 个人事务以及团队项目和产品上的时间管理问题,我们该怎么应对?

    (1)多事件、多任务的情况下,确定事件的优先级,每个事件多少时间内完成,确定时间节点。

    (2)工作习惯上,日历管理、管理时间、记事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3)项目推进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一是还要分优先级,根据高能效管理规范分为:重要又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不重要但紧急的、不重要又不紧急。注意优先级评估,时间管理上,就是将工作安排流程活动时间灵活些,熟练应对突发事件很重要,要不然计划会被打乱。二是在计划中预留时间以应对突发事件,不慌不乱,稳中取胜,这就像出门做公交一样,预留时间,确保不出差错。

    (4)项目的时间管理问题,注意学习积累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

    (5)当然,方法很多,但是空谈,关键还是在于个人的执行力。

    2. 互联网产品的歧途中,有人过度依赖工具,怎么破?

    工具最终是为目的服务,不能陷在工具上,依赖工具前提是你的逻辑足够清晰。

    (1)过度依赖工具的情况的确存在:画原型会上瘾,扣细节会着魔,某些时候可以抛弃工具用纸和笔。有时使用使用工具画原型会太抠一些所谓的用户体验,太在意交互细节等,工具是用来提高效率,不能适得其反。

    (2)产品新人容易陷入希望自己Axure做的多好,交互多详细,但是这些有时候是设计、交互的工作,而且他们可能更专业。这些是根据团队情况决定的;当我们需要详细高保真的原型时,那我们就去利用工具。

    (3)依赖工具前提是你的逻辑足够清晰,反思自己的思路对不对,最好结果导向,再使用工具,工具是用来实现目的的。工具赋予我们的是实现产品轮廓,能够快速让别人理解你的设计理念,我们一定要谨记自己的目标,不要在路径中迷失。

    3. 部分产品人视野不够开阔,想法不充分,怎么办?

    (1)线上最新的媒体资讯、业界动态,与业内人士交流,比如Q群讨论。注意获取的最终目标是要用的工作中,信息强迫症类型的人单纯停留在信息获取上,相对过于肤浅了。

    (2)线下与产品大牛的沟通交流学习,当然也可以阅读学习,产品大牛会看写哲学、心理方法的书籍,丰富自己的认知,有句话说做产品要把握人性。

    (3) 开阔视野的方法很多,比如腾讯的“10/100/1000”理论,即每个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4)产品其实是个技术活,需要不断学习,总结,反思,运用。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

    (5)线上获取信息,线下看书和参加活动等等,其实都是方法,但是重要是探索后的总结、学习和提升!

    总之:多看,多听,多想,多总结,多实践!

    4. PM不懂技术,总是认为什么都很简单导致脑洞大开,怎么办?

    (1)多跟技术交流,了解最新技术点,不懂技术但是要知道。在需要的情况下,PM要能懂点技术,不懂技术的就要想办法和技术事先沟通好,实在不行问问自己周围的好友,不能脱离技术脑洞大开。

    (2)术业有专攻,能在产品中发挥自己最大价值是最重要的,不要舍本逐末。专业人做专业事,基本了解实现思路就行,或者寻找类似可实现案例,遇到问题时好描述,把编程大致的思路弄懂,知道哪些功能能实现,哪些功能不能实现。

    (3)产品需要了解技术人员的工作量, 有些需求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需要很长时间,需要把握好需求的优先级和技术的工期,把握产品进度。平时多跟技术沟通,提需求的时候可以先跟技术聊一聊,一定要经过技术评审。注意不要被技术忽悠,技术最了解情况,但是他可能忽悠你。

    (4)产品新人更需要学习规范的团队方法,运用合理的流程,推动产品落地,最主要的是让团队的方向在一个维度上,把利益也好,理想也好达成一致 。开发要有自主的主动性,如果让产品和开发之间去“斗”,多少会影响团队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5. 很多PM都把自己的需求当做是用户的需求,闭门造车,脱离用户去思考问题,这个又该如何去避免?

    (1)这个属于入门的时候的一些误区,产品新人往往把自己当做典型用户,不会换位思考导致犯错误。注意换位思考,听取用户反馈,多和用户交流,听取用户的心声。

    (2)注意与用户交流,了解需求背后的东西,所有需求背后都会有动机或是人性,虽然被说的比较烂了,但是有一定道理的,了解了动机或是人性,就能从更抽象的层面理解用户,能够代表更多的用户。事实是探究用户正真想要的和底层需求,这就说到前面的需求管理上来了。

    (3)产品经理不能想当然,可以拿数据作支撑,切勿臆想。数据分析很重要,你的产品要么是提供服务,要么是解决问题,那么更好的提供服务和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了,通过用户的反馈加上数据的分析,得到一些比如说用户经常使用的功能,或者用户长久不用的功能,单纯的闭门造车和全听用户的都不行。

    (4)PM自己一定要是“用户”,有了前面的基础,也就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用户了。客观来说,很多人使用自己的产品都不够,自己用的足够多,能够把自己的需求满足好,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指出,这里的用,不是指体验,而是真实场景和需求下的使用。

    6. 有时候PM追求大而全,总想把什么都做,结果产品臃肿,没有特色,用户压根不会用?

    (1)国内很多公司的通病,老板追求大而全,以为能覆盖足够多的用户,产品就会受欢迎,这是领导层因素很难避免,如果你作为产品人,哪天可以决策了,切记避免犯这类错误就好。

    (2)产品前期:先做核心功能,时刻牢记产品定位,追求小而美。产品发展起来后,后期用户量大了,可以拓展功能。

    (3)如果是老板产品的话,其实不是PM的错,是公司决策层希望大小通吃,PM才会这么干的。这种情况比较无奈,但是也要注意需求优先级,先做基本核心功能,后期适时而变。

    (4)做产品的过程中,加法容易做,减法更难。所谓“Less is more”,在需要做出取舍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取舍。实在无法判断的时候快速试错、评估、迭代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做产品的时候的一个方法。

    7. 产品新人权威不够,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怎么破?

    (1)新人难免会有这样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如果你不懂交互、技术,如果他们有更好而且实用的方案当然应该听取他们的意见。

    (2)PM往往是产品的主导者,其他同事的对产品理解可能并不是正确的,你需要去说服别人。

    (3)你要别人听你的,关靠讲道理没用的,得和别人建立起信任关系,信任关 系需要一些事件来证明,比如你做的东西数据提升很大,比如你的口碑很好,比如你在公司和其他产品相比确实一看就是更厉害,比如你对人家尊重,比如你们私下关系培养不错,这些都需要产品人去锻炼提高。

    (4)产品要树立权威,让别人按你的想法做,那就拿实际成绩证明自己,久而久之你会得到大家的尊重。

    三、既然大家都会犯错误,那么我们怎么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呢?

    前面我们讨论了产品人可能犯的错误,或者自身存在的陋习,我们也针对若干典型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法。我们往往都能很快地看到别人的错误,却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那么有什么办法吗?

    (1)大错要预防,小错可以改正成长,常思辨,多总结,要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

    (2)态度要端正,有错误承认,正视自己的错误。

    (3)发现别人身上的问题、犯的错误,每日三省吾身,要善于及时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以上都是理论,道理大家都懂,请切记:实践和执行!

    感谢 GaryT 整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转载】或许是史上想转行或入门产品经理的小伙伴最需要知道的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ig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