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西北角本是一处回族居民区,最近越来越火了,主要源于这里的美食名声日隆,号称是天津卫小吃的天花板。我和爱人偶尔也去解解馋,时隔半年,昨天上午我们辗转过去吃了顿早点,感觉变化还是蛮大的。
从小区门口乘地铁5号线,坐7站地后倒1号线,在西北角站从C口出来即到,耗时40多分钟。眼前还是熟悉的小李烧鸡和清真桂顺斋的店铺,但再往里走就焕然一新了。穿过“清真南大寺”的牌楼,便进入美食核心区,最显眼的改观即是街心竖起块“西北角特色美食街区”的鲜红色大牌子,立马有种鸟枪换炮的气象。
而巷子两侧的墙面也大变样,绘上了许多津味十足的宣传画,像天津美食方言、美食地图、卡通小吃等等。街角摆着一米多高的大铜壶、独轮车、木水桶,以及二八大杠自行车,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犹如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可簇新的展品难掩其仿旧的尴尬,只是平添一份情怀而已,适合拍照罢了。
另外一大改变就是突然冒出许多新面孔。以前这里虽说店面不少,但还没到鳞次栉比的程度,而如今三步一摊、五步一铺,一家连一家,十分壮观。更令我惊奇的是,一下子整出来众多老字号、非遗项目,可谓是盛名之下无凡物。但散发着油漆味儿的招牌似乎与“百年老店”的称号有些违和,甚至有的小店还正在搞开业酬宾活动,多少有些冷幽默的味道。
而西北角的火爆的确不容置疑。大大小小的铺子里都是人满为患,有的外面还排起了长龙。“你去排煎饼果子,我去买面茶!”身边的两个小姐姐急切地分着工,听口音她们应该是南方人。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本地人买早点大多自带家伙事儿,或是钢盆,或是提盒,有的还攥俩鸡蛋去买煎饼果子,而外地人则多是拎着一兜兜的麻花、白皮儿,有的甚至拖着行李箱,热闹的景象完全不输农村大集。
八点半我们才到西北角,早已饥肠辘辘,关注的焦点自然是美味。这里的津味早点应有尽有,诸如煎饼果子、嘎巴菜、炸糕、包子、老豆腐、菱角汤、糖果子、卷圈、大饼、面茶、麻酱花卷等等,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可小吃三千,只取一二食。我们在“清真一顺成”里点了半斤糖果子、一份羊肉老豆腐、一碗菱角汤。
糖果子的一面是油饼,另一面裹有红糖,刚出锅时酥脆香甜,一片儿就足足有五斤重,所以大多切开零售,可我们前面的大姐要了一整张,着实叫人惊掉下巴。回民称馄饨为菱角汤,羊肉馅的居多,出锅前加个鸡蛋,抓把香菜,再撒上胡椒面,热乎乎的暖心暖肺,吃得人浑身都舒坦。天津人所说的老豆腐类似于豆腐脑,可以配多种卤料,羊肉卤子的我们还是第一次尝试,不膻不腻,鲜香可口。
吃饱喝足,我们便一路颠簸打道回府。到家时将近上午10点,肚子似乎已空,好像白白跑了一趟西北角,但又明明收获颇丰。见识了西北角的日新月异,印证了美食的无穷魅力,一颗璀璨的明星景点正冉冉升起。我们还会时不时地去打卡,让津城的美味浸润每寸时光,让美食感动每束味蕾,镌刻下我们一趟趟的寻味之旅。
2024.1.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