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耐劳不如做对选择”
文/左倾
吃的苦中苦,__________。
。一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能吃苦了”
我已经不止一次地听到这句话了,刚好今天在微博又看到一篇类似的文章。
年轻人不能吃苦这种言论,是出自于80后对90后一直以来的诟病。90后,基本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被玩坏了的群体,从“90后是垮掉的一代”,到现在“90后正经历中年危机”、“90后已经开始xxx了”,整个时代似乎对我们90后天生就存在着偏见。
90后娇气、不能吃苦,动不动就辞职等等几乎达成了人们的共识。
真的吗?
。二
有个做劳务中介的师兄,之前有一天晚上跟他宵夜的时候,它就感叹道:“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好招了,小兼职嫌钱少,钱多一点的活儿又嫌累。去工厂打暑假工两个月一万块钱都招不到人。麦当劳星巴克一千多两千块一个月大把人去,唉。”
虽然他只比我大一届,但照他的话来看,90后的我们还是不能吃苦的。
我没有多说什么,半个多小时之后,我先行从人群中告退,理念不同,互相吹捧大笑发酒疯的局,我还是不感兴趣。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单纯地以金钱的多少来判断工作的好坏,进而去评论去选择的人群。
但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很多时候不同的事情其隐藏的条件是不一样的,仅仅用金钱回报的多少来看待完全是错误的。
以那个师兄的话为例,5000块月薪的工厂暑假工,是建立在30多度的高温,每天在流水线前12个小时以上的体力劳动的基础之上的,是个正常的人都可以胜任。
枯燥的日常、简陋的食宿,更别说相关的权利保障了,而面对大型机器的危险系数,更是高的离谱。
而在麦当劳星巴克等地方,虽然工资低点,但可以学习到技能,或跟着师傅学会咖啡拉花,或在后厨学到如何炸出外酥里嫩的鸡块,对于服务和面对顾客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到自身的反应。
这些对于我们刚刚涉足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件长期受益的事情。
当然,对于大部分普通的大学生来说,基本就只是给别人当作最廉价的劳动力来驱使,要说哪份暑假工很好,是不可能的,只是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对自己以后的帮助。
所以很多的中年人或者是“较为年长的年轻人”,总是喜欢给我们“后来的年轻人”扣上各种各样的帽子,以批判的姿态来强行给我们洗脑,逼迫我们接受他们的观念,一旦不听,那你就是“娇气、不能吃苦”。
。三
吃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一点无可否认,也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
但时代在进步,人民生活呈指数性上升,再把以前的“苦”拿到现在来“吃”,是不是就不太适合了呀?
以前物质匮乏,那个时代的人有时候迫不得已要忍饥挨饿,所以那个时候的普遍说的“苦”,是在温饱问题之上来谈的;而你看今天的中国,温饱问题基本得以全面解决,人与社会的根本矛盾都发生改变了啊,那“苦”的含义也该变了吧。
所以啊,吃苦并不是一个什么高尚的品德,只是每个时代对于每个人不同的无奈而已。
可能很多人还是不依不饶,他们认为自己如今拥有的豪车名表,别墅钞票,都是来自于当初自己的吃苦奋斗。
首先我说啊,奋斗是值得肯定的,是值得推崇的,但有没有想过,如今混的好的生活,其实根本是来自于当初的选择。我们经常说,选择,大于努力。
光能吃苦有什么用呢?,你想想,要不是你当初选择到大城市打拼,还会是现在这样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农民吃得苦够多了吧?富士康的工人每天的流水线生产够苦了吧?结果呢?王健林简简单单的小目标就是一个亿,而他们,还在为中午加不加肉而烦恼。
吃苦有没有用?有用,但用处并不大。达到一样的效果,我的选择可以比你少走弯路少吃苦头,那我为什么要去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
。四
吃苦,在我看来并不是什么褒义词,只是无奈地说明,当时过得并不那么顺利,没了。
吃的苦中苦,或许并不能成为人上人,只能平添你的伤痕。成为人上人,取决于很多因素,选择、运气、应对方法...
所以有一个很可怕的逻辑有必要要纠正一下,我们再也不能听同父辈们说的:现在吃多点苦,以后吃的苦就少了。
我想说的是:现在多在吃苦中找到应对的方法,规划好自己的道路和选择,以后就可以少吃苦头了。
世上的苦有千千万,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的话,我吃它干嘛?
给你一个视角 看清这世间的纷扰
“嘿,来吗,陪你一起看待世界”
“这里有一些独特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