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658123/d025507f23b0977b.jpg)
。。每天推荐一本书 || 编号:[1725]
。。ISBN: 9787521736526
。。内容简介。。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你所认为的感同身受是什么?
有位母亲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她的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孩子回家后对妈妈说:“我是打了同学,但是他先惹我的。老师狠狠骂了我,我知道错了。妈妈,对不起。”母亲安慰他说:“先动手打人就是你不对。你知道错就好。下次不许再这样了。”没想到孩子委屈地哭着说:“妈妈你这样不行,你应该要问问我为什么会打人啊。老师只会骂我,我已经觉得很难过了,妈妈要安慰我才对啊。是同学先惹我的,我忍了好久才打他。怎么连妈妈你也说我不对呢?”
这个故事的关键就是”共情“。
感同身受并不是简单的同情,而是让自己变成那个人,和他成为一个整体,去共享同一种体验。这就是共情。我们往往只关注“事”,而忽略了“情”,当一个人的内在情绪没有得到理解甚至被否定时,内心就会充满痛苦,也没有能力去解决问题。
本书作者郑惠信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她把30多年累积的助人经验总结为三句充分表达共情的话,核心要点就是接纳对方的情绪,准确描述对方的感受,给予反馈式而不是评判式的倾听。如果能深刻了解这三句话的真正意义以及使用方式,我们将在自己的人生和与他人的关系中,迈向更好的阶段。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郑惠信是有着30多年资历的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她曾和一万多位来访者进行交流和面对面的咨询,帮助他们疏导心理问题。近15年来,她与社会上压力较大的人群如公务员、企业高管、教师、青春期孩子的家长等畅谈心事,也在那些无人关注的角落陪伴治愈着那些受创伤者。
作者曾协助家庭暴力受害者成立“真实的力量”社团,并发起团体心理治疗,还为在双龙汽车公司遭到恶意解雇的员工及其家属成立了心理治疗空间“Warak”。在韩国“世越号”沉船惨案发生后,她立刻迁居安山,成立“友邻治疗空间”,全力协助“世越号”遇难者家属的心理治疗。此外,她还与首尔市政府共同推进疗愈计划——“你我都需要母亲”,向市民传播共情的力量。
。。网评。。
#
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才是对自我最大的尊重。
#
不要动不动就反对对方,要多问问对方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说?最主要的是要共情,共情占了此书极大部分。
#
理解和共情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明白一个人无论怎样(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当然了,情绪永远正确而行为不一定正确),一定有原因,一定有他的理由。“你一定有非那么做不可的原因”,当承认和试图理解“为什么”的时候,第一反应就不会是否认、评判说教,或者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跟人家比。
#
简而言之就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共情以及共情那令人感同身受的力量。有些口语化,读起来有点磨叽……
#
大体上这类心理学方面的书都是大同小异,但书中确实有几个不错的观点,好用也实用。
#
在内卷的当下,很多人都会容易不开心,容易否定自己。
心理学上说,没有真正的负面情绪,只有未被了解的内在需求。
韩国作者郑惠信有一本书《你是对的》,曾经获得过韩国九大城市评选的年度好书。作者认为,所有的感受都是对的,当你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照顾好自己和别人的心。
你是对的,做一个有力量、被需要的人,用三句话暖进人心。
邻家的妹妹产后抑郁,每天都生活在痛苦当中,有一天她实在忍不住了,就去做了个心理咨询,回来后感觉不错,直到自己爱上了心理学,等孩子2岁的时候,她也考到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有人说,孩子需要鼓励,其实,成年人的世界,更需要鼓励。
《你是对的》这本书的作者,曾有30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和1万多名心理咨询者面对面的交流,让她明白一个道理。心理治疗专家的出发点不同,对于咨询者能提供到的帮助也不同。
作者在书中提到,任何人都有创伤,一个人无论怎么健康,都不可能24小时保持健康;即便是神经衰弱的人,也并非24小时都是神经衰弱的状态。
对于需要治疗的心理疾病患者来说,唯有在了解了患者的本质,导致他创伤的本质,然后再采取相对的治疗措施的人,才是治疗师。
不是每个持有医生资格证的人,都可以被成为治疗师的。
对于心理学来说,作者提到一个观点,适用心理学。
适用心理学就像适用技术一样,对待心理咨询者是行之有效的心理解决办法。
适用心理学,是根据心理学知识,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日常心理学小方法。作者举了个例子。
我们没有厨师证,难道代表我们不会做饭吗?当然不是。
所以说,掌握一点心理学小知识,即便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也可以自行解决。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辅导。
生活中,我们心结郁闷,也会找朋友聊天,有的朋友特别擅长开解,和她沟通过后,原本觉得很伤心的事情,转眼间便烟消云散了。
适用心理学的核心是共情,学会共情,或者你有一个可以共情的朋友,估计生活中很多的不开心就会很容易被治愈。
《你是对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作者也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和自己的共情。
共情,还有界限区分。共情,有一种神奇的效果,当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对方的问题,可能对方的任何行动和选择,你都能理解。
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海灵格有一段笔者特别认同。
我允许别人如他所是
我允许,他会有这样的所思所想
如此评判我,如此对待我
因为我知道
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在他那里,他是对的。
笔者有一个朋友,心胸豁达,对于社交关系,她处理的很好。笔者有一次问她原因,她说,如果你把所有人当作一个基本的人来看,那么他所做的一切都能理解。但是你要是把一些人贴上了关系的标签,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现在想来,这种认知,竟然和心理学大师的建议吻合。
“你永远是对的”,是因为你所有的选择都有理由。
如果我身处你的角色,可就会认为你所有的选择都是对的。如果我愿意了解你所有选择的背后原因,那么,我就会明白,你只是做了一个选择而已。
人是社会动物,有社交的需要。也需要在社交中被肯定被接受。当然,我们同时也要学会自我接受,自我肯定。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你很少看到他情绪失控,因为他允许所有事情的发生,也能接受所有事情的发生。
不同的只是对于事情发生后的处理方法。
《你是对的》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心理学书籍,还不如说是一本沟通类书籍。沟通是双向的,个人向内,个人向外。
向内,是自己和自己对话,向外是自己和世界对话。
无论是哪种对话,都不要忘记,你,永远都是对的。相信自己,快乐人生自己把握。
#
我允许别人如他所是。我允许,他会有这样的所思所想,如此评判我,如此对待我。因为我知道,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在他那里,他是对的。——德 伯特 海格灵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