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乾隆王朝》回顾 | 乾隆与世长辞,一个时代的落幕

《乾隆王朝》回顾 | 乾隆与世长辞,一个时代的落幕

作者: 笑_慧 | 来源:发表于2020-08-27 22:20 被阅读0次
回顾: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关河五十州的作品《乾隆王朝》。
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读到乾隆晚期预立皇储、镇压白莲教起义,以及朝廷官场腐败的事件。
尤其是和珅的出现,更是乾隆统治下的帝国稳定繁荣的绊脚石。
那么,在此之后,乾隆带领之下的大清帝国将走向何处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十全老人

在针对入侵西藏的廓尔喀王室的两次战争也即清廓战争之前,乾隆还发动了安南之役。

安南即今天的越南。

安南自秦汉至唐末,均为中国郡县之地,隶属中国达千余年之久。

安南之名就得自唐时在此地所设置的安南都护府。

五代时期,安南借中原内乱而独立,其后宋元明三朝都曾欲图收复,明朝甚至还统治了二十多年。

但多数情况下,中原王朝与安南诸朝建立的都是宗藩关系。

清朝也是如此。

至乾隆时,清朝国力达到极盛,周边国家几乎尽为中国的藩属国。

身为宗主国,中国对藩属国的内政一般都采取不干涉政策。

安南自后黎政权建立后,内乱不已。其间阮文惠兄弟以土豪崛起于西山,称西山军,欲取后黎而代之,乾隆起初也没有管过。

直至阮文惠攻破安南首都黎城,安南国王黎维祁出逃,后黎政权将亡,乾隆基于后黎政权一直以来对清廷恭顺,才不得不承担起宗主国的义务,宣布出兵扶黎。

1788年年底,两广总督孙士毅奉命统兵出关。

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阮文惠放弃黎城南遁,孙士毅率部入城,并按照旨意,重新册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

不料黎维祁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清军替其收复黎城前他昏庸无能,胆小如鼠。

在靠清军恢复王位后,他又残忍报复,搞得国内人心尽失。

在这种情况下,阮文惠先后遣使谢罪,并将所俘虏的清军送回内地。

在黎灭阮兴已成事实的情况下,黎维祁又不值得扶持。

乾隆冷静面对现实,决定转而开始扶持阮文惠政权。

1790年,被乾隆册封为安南国王的阮文惠亲赴热河避暑山庄,祝贺乾隆八旬寿辰。

如此,乾隆不仅妥善解决了安南问题,同时也挽回了战斗中乾隆曾兵败的颜面。

在安南战役的当年,缅甸也称臣纳贡,缅甸战争后一直让乾隆为之耿耿于怀的心事终于有了着落。

1792年11月16日,乾隆制作《御制十全记》,将他亲自策划和指挥的重大战争归类在一起,正式称为“十全武功”。

这其中包括:

两次平定准葛尔,一次平定回部,两次平定金川,一次平定台湾,攻打缅甸、安南各一次,两次攻打廓尔喀。

乾隆从此自称“十全老人”。

还特意将《御制十全记》刻碑立于布达拉宫前,以昭示后人。

补子胡同

和珅倚乾隆为靠山,得势之后,竭力培植亲信,结党营私。

与此同时,他开始毫无顾忌地揽权索贿,官员想要升迁,就必须先对他进行行贿,否则再有能力和政绩也于事无补。

自1786年后,和珅几乎成了官场上黑市交易的硬通货,见其手眼通天,大小官吏皆趋之若鹜。

据闻当时想要奔走和珅门下的官员能排出好几条街,大家争先恐后,每天都早早地站在和府门前道旁等候,就怕被人抢了先。

明清官员皆着补服,于是和府所在的胡同便被时人戏称为“补子胡同”。

有人作诗嘲讽道:

“绣衣成巷接公衙,曲曲弯弯路不差。莫笑此间街道窄,有门能达相公家。”

人人都想走和珅的关系,但若银钱不够,别说办事,连见面都难如登天。

山东历城有一个知县来京,欲见和珅,以便能够夸耀于同僚,结果到了和府,光是打点看门人,就花了两千两银子。

看到和珅回府,他连忙在门前长跪相迎,并呈上自己的名片,谁料和珅坐在轿中一动不动,还讥讽说:

“知县是个什么东西,也配跑来叩见?”

按照乾隆朝的大清律法,贪污一千两银子以上者,就要问斩。

但对于和珅而言,千两银子连毛毛雨都算不上,也就只能够打发一下他的看门人或者是下等仆从。

宁羌人张某被罢革守备之职,陕西巡抚建议他以二十万两银子行贿和珅,张某听从其言,到和府投书求见,但介绍信递上去后,等了几天都没有消息。

他又用了五千两银子,这才得以见到一个衣着华美的仆从。

仆从问张某:“你送的是白的还是黄的?”

得知是“白的”也就是银子之后,仆从露出不屑之色,命左右把张某带来的二十万两银子收入外库。

原来在这个“见多识广”的仆从看来,白银不如黄金。二十万两也不是什么大数字。

过了段时间,张某果然官复原职。

他以为跟他见面的仆从既然排场那么大,定是和珅的心腹无疑,但知情者却告诉他,此仆从不仅不是和珅的心腹,而且都不算和珅府上的仆从,只不过是一个其他仆从所驱使的下仆罢了。

和珅弄权,使得社会上卖官鬻爵、政以贿成的习气蔚然成风,国家机器的运转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以河工为例,掌握水利的官员都是走和珅的门路,他们通过重金向和珅行贿才得到了官职。

因此,他们上任之后不是思考如何搞好水利,而是整天盘算着如何收回成本,再大赚一笔。

为此他们甚至希望水灾发生,以便从中捞钱。

在这种情况下,河工能做到什么样子,就只有天知道了。

归整仍训政

1795年10月15日,乾隆将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召至勤政殿。

当众取出存放于“光明正大”匾额后面的建储密旨,至此太子是谁的重大秘密终于得以大白天下。

按照密旨,乾隆宣布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移居毓庆宫,次年改元嘉庆。

此时永琰已经三十五岁。

他的生母魏佳氏在去世二十年后,被追赠为孝仪皇后。

按照筹备时的规定,乾隆归政后称太上皇,新皇帝称嗣皇帝。

1796年2月9日,归政的日子到了,乾隆在太和殿亲手将玉玺授予嘉庆,使其身份由皇太子变为嗣皇帝。

几天后,为庆祝授受大典,乾隆、嘉庆举行千叟宴。

尽管盛世景象早已被全面衰败取代,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乾隆将江山交到嘉庆手中之时,至少国库仍然充盈,户部存银达七千万两,接近乾隆自己继位之初的两倍。

这使乾隆父子仍然有条件将千叟宴办的风风光光,在和珅的主持下,文武官员六十岁以上者皆被允许参加,赴宴者一共达到了三千多人。

和其他时代的太上皇不同。

乾隆在宣布归政之日时便以“归政仍训政”为由,决定继续独揽朝中大权,只将那些他已经无力去奔走的祭祀和礼仪活动交由嘉庆去办理,他对自己的称呼也依然是“朕”。

嘉庆只能像个见习生一样,在一旁随同学习,其存在感甚至低到可以被一些人忽略。

此时的乾隆虽然把持朝政不放,但已经陷入老迈昏庸,每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室外独自沉思。

童年往事、以及与富察氏相处的温暖时光便不由回光返照,历历如在眼前。

1796年,乾隆带着嘉庆来到孝贤陵前祭奠。

望着陵前高大葱郁的松林,他触景生情,用极其感伤的笔触写道:

“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

树倒猢狲散

嘉庆仪表出众,性情温顺。

还有人认为嘉庆兼有他父亲的学识和谨慎。

但嘉庆并不能算是一个出类拔萃的皇帝,才能上也与康雍乾相去甚远。

清朝从嘉庆开始,整体就走向了平庸。

只是和珅万万没有想到,乾隆去世,自己的末日就来了。

仅仅半个月之后,他便死在了嘉庆手中。

嘉庆给和珅定的二十条大罪,据说都出自御史钱沣生前所拟奏稿之中。

和珅生前费尽心机聚敛的那些赃款,连同家产一起遭到了抄没,这倒真应了他所喜爱的《红楼梦》中的两句话。

一句是“树倒猢狲散”,一句是“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乾隆病危的前一年年底,嗣皇帝嘉庆率诸王、贝勒、贝子及文武大臣奏请于庚申年举行太上皇九旬万万寿大典。

乾隆非常高兴,答应按照八旬寿典进行操办,但不久便偶感风寒,之后健康状况迅速下降。

1799年2月8日,乾隆与世长辞。

乾隆终究没有等到他的万万寿庆典,但对于他个人而言,或许这是件幸事,因为即将到来的19世纪其实是个悲剧性的漫漫长夜。

中华帝国这条船,一旦失去乾隆这个船长,终将沉没。

这个生前雄心勃勃、文治武功难以胜数的东方帝王,带走了一个时代,留下的则是一幕幕精彩绝伦的人间活剧。

同为雄主,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或许能作为其墓志铭最好的注脚:

“盛名无非是盛大的喧嚣而已,嚣声越大,传得越远,什么都会消失,只有喧嚣声继续存在,并在后辈儿孙中传扬。”

明日共读《林徽因传》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乾隆对自己一生“十全武功”的总结,还有和珅的贪婪,以及在乾隆去世后他被嘉庆的惩处。

到这里《乾隆王朝》就读完了,明天我们将开启一本新书。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乾隆王朝》回顾 | 乾隆与世长辞,一个时代的落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nh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