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读书
“终身学习”很值得尊敬吗?

“终身学习”很值得尊敬吗?

作者: 67e0c8293c73 | 来源:发表于2017-09-08 15:17 被阅读86次

    文|Z老师

    (知识快递——《教育学原理》5号)

    近两年,“知识付费”火了。从各种公号自媒体平台到广电传媒,讲授有关职场技巧、业余技能、还有提升个人眼界,凡此种种的微课、讲座呈现爆炸趋势,人们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知识付费甚至成为时尚。当然,网上也有热文评论认为这是一种摆脱焦虑的手段,还催生了新名词——知识焦虑。

    显而易见的是:普通人想要跃迁阶层,最重要的途径还是学习。如果你已经是高层次人士想要保持优势,那就要“终身学习”。我非常赞同“得到APP”首页界面上的一句话:向终身学习者致敬

    一眼就能看到60岁的生活,这中间的三四十年完全可以略过,比未知更可怕的是预知。很少人在已经进入某一行业组织的内部后,甘于在一个职位上,直到退休。人都希望晋升、加薪、改变层次,“出任CEO,迎娶白富美”。

    在走上人生巅峰这条纵向的路上,由于阴差阳错或者纯懒,很多人倒在了两旁。成功登顶的,个别人除外,绝大多数还是要靠实力——因受不同种类和层次的教育培养,而获得的自身实力。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竞争,如龙卷风,裹挟着每个人,“优胜劣汰”适用于各行各业,逼得人窒息。不过,大风暴也会带来遍地机遇,站在猪都能飞上天的风口,人有了无限多的“可能性”。

    在现代,教育是社会内部流动的最主要通道。

    古时候多能子承父业,现在想进入任何一个高于现有层次的学校或工作单位,无论是公还是私,都是四个字——逢进必考。中考高考自不用说,英语四六级,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教师资格、建造师、医师资格、人力资源管理、律师资格…每一个拿出来,都够一个人结结实实地付出些才智和汗水。有了这些教育资质,你才有资格进入某个领域发光发热,否则德不配位,必然后患无穷。

    从另一方面看,这也给每个人提供了一种能在不同领域、层次、组织之间流动转换的机会:只要你勤奋、学习的足够多足够好。这甚至还会成为一些人实现抱负,从此逆袭的人生转折点。当一个个行业大咖,学界楷模纷纷崛起,“接受教育”本身也就带上了一层诱惑性——你若也想更牛,你就要奋发图强。

    如今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使你不想跃迁阶层,只想找个稳定的工作,赚钱养家,秉承“平凡是真”的原则过一辈子,那也不得不承认,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技术和品质。时至今日,基础教育早已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反之将无法生存,更不用说公平竞争抑或逆袭了。

    教育,让这个社会中的成员纵横流动,让资源和个人发展权利有效分配。跳出个人生活,让我们从更大的格局俯瞰:遗憾的是,教育具有滞后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注定只能作为国力比拼时的远程武器。其实也正因为“远”,才证明了它巨大的攻击力。原子弹根本不是小刺刀能比得了的。

    如此,就到了考验一个国家前瞻性实力的时候。大国崛起过程中有一种战略就叫“教育先行模式”。德国在1619年颁布世界上第一项义务教育法令,距今已有380年历史。现在的德国,所有公立大学都不收学费。据说,在德国高等教育中,门槛最高,最难考取的专业就是师范类专业。

    整个20世纪,德国是全世界三个发展最快的国家之首。剩下两个是美国、日本。让这三国社会经济各方面腾飞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在一个世纪前就极有远见的把发展教育、人力资本的投资提升为优先国家战略。由于各方面国情,我国也终于在1997年树立起“科教兴国”战略。

    教育推动整个社会的变迁

    教育作为国家“武器”,最大的效力就在于它将潜在的劳动力变成现实中的劳动力,让学院中书本里的知识变成了国家“生产力”。比如同样是建筑工人,一部分人凭蛮力用铁锹挖沙子。而在山东某技校经过教育培训后的建筑工人,轰轰开来坦克一样的挖掘机,巨大机械手两旁,留下的除了内心绝望的“铁锹er”,还有高生产率创造的金灿灿的GDP。

    在这样的大潮中,“受教育”已不单单是“上学”“毕业”这么简单。《逻辑思维》节目推荐过一本书叫《盗火》,这本书里谈到:每一个新事物出现,都会把人分成两半,有的人是积极了解学习并尝试使用,靠这个东西一路狂奔,找到了火种,发现了新大陆,发明了蒸汽机,登上了月亮,跟这个世界有了奇妙的连接;另一类拖延、观望乃至蔑视,从看不惯到看不懂,最终看不见,自我隔绝于这个世界。再抬头,不知道自己在何时早已被落下。终身学习,从无戏言。

    近两年除了房地产,另一大话题就是“放开二胎”政策。我身边的壮年夫妻,并不是想象中的欢天喜地生孩子,政策一出,他们多数都陷入犹豫、徘徊、甚至无动于衷。这也让他们的老父老母大感不可思议。“人丁兴旺”不好吗?

    很多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类似阶段。国家发达了,人口都负增长了。因为有钱,所以不多生孩子?逻辑上说不通啊。当然,人口问题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的。不过,我们能注意到一个表象:这一代生育主力军,绝大多数完成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接受程度远高于他们的父母。知识层次越高,视野和格局就越不一样,关注和担心的问题也就不一样。因为高层次教育已然投射到一代人的生活观念里,不得不说:教育直接对人口质量、数量和结构产生了效用。我们的社会变得不一样了。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只需要一线劳动者,还需要大量管理人才。教育为一国直接培养大量服务于政治管理的人,并通过营造政治舆论,完成新一代人的政治化。这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晚清知识分子争论在:行“君主立宪”还是“创民主共和政体”的问题上。革命派批判保皇派的第一轮炮击就是发展新式教育:本民族并不低劣,民智未开更要用革命将其打开,中国定能实现民主共和政体,适应世界“进化之公理”。

    历史最终选择了革命者,新式教育取代科举,把“年轻的后生”培养成了国家的“青年公民”。新知识给人新格局,促使“公民”不再只关注基本人性需求,读书不为当“大臣”,而是开始关注科学、社会、自由、权利等更高层次的问题。后来的五四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到了今日,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教育,仍然是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

    五四运动 浮雕

    现代教育生产出了前人无法估计的新知识。

    自古至今,曾经有过三次知识剧增的时期:第一次是17世纪,古老的“地心说”动摇了,“无限宇宙”理论使知识激增,爆炸。第二次是19世纪,产业革命引起了连锁式的技术发明,创造了西方的近代文明,又一次使知识爆炸了。第三次是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时的竞争和战后相对的和平环境,从两个方面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了“知识爆炸”。这次知识爆炸,无论是广度抑或深度,都大大地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知识的进步。一直影响到今天。

    教育保存着文化,也创造着文化。祖先的积淀在传承中,变得光鲜而有质感,来者再将自自己的基因注入,以待后人。有人综合计算,全世界的知识总量,七到十年翻一番。

    世界变得太快。五年前,还不知VR为何物;两年前,机器人还输给人类棋手;一年前,才刚买了乐视手机…如此“爆炸”的年代,天天都是大数据,处处都是风口,我们如何能跟上它的脚步?一个朋友对我说:人的“神性”就在于知道自己会灭亡,而所有想毁灭人类的力量,即使再强大也不会意识到。每个人都了然自己终将归于尘土,所以人类发明了医学和教育,让人类群体得以在大自然面前有尊严,生生不息。

    千百年烟云飘过,人生苦短与浩渺时空从未妥协。人类文明让先生在书斋里皓首穷经,让后生在学堂里瞭望苍穹。这正是人类的伟大之处。所以在此,以我最大的诚心,向终身学习者致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终身学习”很值得尊敬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og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