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读张爱玲,重新理解人性

重读张爱玲,重新理解人性

作者: 我是车前子 | 来源:发表于2024-01-29 21:36 被阅读0次

中学时,买了本张爱玲全集,看不太明白,长的没耐心看;中短篇的又似懂非懂。唯《倾城之恋》与《金锁记》有些印象。看《倾城之恋》是被小说名吸引,看完并没有太被打动;看《金锁记》心很沉重,其沉重程度不亚于看鲁迅的《祥林嫂》、《阿Q正传》。

这两天回头找来张爱玲全集。从《第一炉香》、《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看起。再次赞叹她的作品,要故事情节有故事情节,要文采有文采,隔着白纸黑字,被她的文思泉涌,天马行空打动。

读第一遍依旧似懂非懂,总感觉小说线索在哪里断了,需要回头再看一遍,把被我疏忽漏掉的线索补全。有些过渡确实不太明显,一笔带过,稍微不注意就忽略了,但仔细看 ,她确实是有交代的。

对于她作品中的正派和反派人物,我印象深刻。

葛薇龙美丽、上进,善于为自己的学业和感情谋划,中间虽然一度被感情所伤,想要回上海开始“新的生活”,但是终留在香港,做一个“资源整合者”,因爱情选择乔琪,为乔琪“谋钱”;因钱求姑妈资助,为姑妈梁太太“谋人”。

罗杰安白登安分守己,很爱惜自己的名声,以为娶得美娇妻,不料他的美娇妻却单纯得像一张白纸,把“性”看成污秽之事,硬是把他从正常人变成变态的人,毁掉他的名声、毁掉他十五年兢兢业业的事业,失了工作,还要跟她捆绑在一起,给她支付生活费,英国离不了婚,对生活绝望到开煤气自杀。

聂传庆自小没了母亲,被父亲与后母冷落,内心敏感自卑;言丹朱家庭幸福,以为所有人都爱着她;无知之无畏,以为用友善可以感化聂传庆;以致聂传庆对自己的嫉妒,她一无所知,还去招惹他,差点被他打死。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是“好男不跟女斗”,或者懂得“怜香惜玉”,这是《消失的她》的“鼻祖”吧?

许小寒爱着她父亲许峰仪,从小就懂得隔离她父亲和母亲的爱,母亲穿的漂亮些或者对父亲表达一点感情都要受到她的嘲笑。许峰仪是个相当没担当的男人,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没有爱惜妻子,也没有引导好女儿,不伦不类,等到女儿二十岁才发现问题,急匆匆又跟自己女儿长得像的同学到外边同居,所幸没有将不伦不类持续下去。所幸许太太没有“雌竞”,没有被爱伤害就失去爱人的能力。仍是交代好丈夫怎么吃药,正确引导女儿,为女儿谋划。只是我多希望许太太也可以为自己多打算一些。另外通篇小说我也没看明白为什么会有父亲和女儿相爱的事情,是在写一种情节?又没将这种恋父情节、恋子情节剖析明白,是没对读者负责任吗?

相关文章

  • 重读张爱玲

    重读张爱玲 作为一代才女,张爱玲留下了许许多多打动人心的文字。 重读她的《沉香屑 第一炉香》和《倾城之恋》,对于她...

  • 重读张爱玲

    十七岁和二十七岁读张爱玲是两种不同的心境和感悟 二十七岁的我更理解,更爱她了

  • 重读张爱玲

    年轻时的张爱玲在嘲讽「女结婚员」、「爱匠」时伤害了她笔下的王娇蕊,借她的口道出“学会了一样本事(指如何让男人爱上自...

  • 重读张爱玲

    昨晚失眠了很晚很晚,打了好几把麻将棋,一直到凌晨五点也没有困意。倒不是我多厉害,只怪白天喝了一瓶阿萨姆奶茶,持续精...

  • 对《半生缘》有感

    小时候读三毛、张爱玲大部分是为了跟风,对于作品的理解有种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 长大后,重读张爱玲,才渐渐懂得作...

  • 对《半生缘》有感

    小时候读三毛、张爱玲大部分是为了跟风,对于作品的理解有种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 长大后,重读张爱玲,才渐渐懂得作...

  • 说说我眼中的张爱玲

    张爱玲写的不是爱情,她写的是人性。张爱玲不懂爱情,她懂的是人性。张爱玲借男女世俗之爱把笔深入人性的深处。“人性”是...

  • 最近重读张爱玲

    很多年前省下一个月的伙食费,买了一套张爱玲文集,捧书而读,觉得张爱玲是不可逾越的高山。后来在各种书上、文章中读到别...

  • 她被家人骗钱、嫌弃,却在离异8年后,嫁给了有钱人

    01 最近在重读张爱玲的小说。 十几岁的时候读张爱玲,觉得啰嗦,一个很小的细节,翻来覆去说半天。现在重读,却发现每...

  • SFBT人性观

    2018.7.1(486~353~52/99) 感恩重读白皮书对于SFBT人性本善价值观又加深了一层理解。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张爱玲,重新理解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qn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