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做:明天和死亡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对吧?所以我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此时此刻。所以我很看重每一个当下。不要等待明天才去幸福,告诉自己不要等到明天才开始让自己变成一个真诚的人。
现在就觉得不管我做什么事,我面前是个怎么样的人,当我跟你说话的时候,我的眼里只有你,我的心里只有你。当我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我的眼里就只有我的学生,我的心里就是我的学生。那种感觉让我真好,我非常喜欢这样的自己。
在工作中,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我觉察每一个当下,包括我只是在晒太阳,我就会充分的享受那个阳光。那个时候我心里只有这个阳光,那个时候我的眼里只有那片蓝天白云。有的时候我会在学校里发呆,那个时候我就彻彻底底的发呆,全然全然的发呆。
我在看书的时候,我的心里只有康德,当我在读《爱的艺术》的时候,我的心里只有弗洛姆。当我在看一部电影的时候,我就进入那个电影,我享受这个过程,享受这种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一种倾心亲历的过程,这个让人酣畅淋漓。
这就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让我感觉很好。
希望我的每一个当下在做的事情,每一个当下所面对的这个人,我都能尽心尽力,都能够全心全意,结果怎么样,那我就不管了。懂我的意思吗?我已经尽心尽力了,但是我尽心尽力对待你,你是不是还喜欢我,我已经不在乎了。你讨厌我,也无所谓。我尽心尽力的做了这件事情,效果是不是达到了我的预期,我也不是很在乎了。
为什么?有句话叫尽人事听天命,我能够把控的只有我是否尽力,至于尽力之后这个结果是好还是不好,别人喜欢我还是不喜欢我,这不是我能掌控的,这是有一个big boss 在掌控的。所以我不能掌控的东西我很少去费力再去琢磨了。你喜欢我很好,你不喜欢我,无可奈何,就这样吧。
所以很多时候我要求自己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尽可能尽心尽力,诚心诚意的去做。但做完之后结果怎么样,这个不是我能掌控的,我也不会去费很多心思去想这件事。能够走到哪一步,就是哪一步,能够走到有多远,那就走多远。然后我觉得我心安了,于心无愧了,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对过程我是倾尽心血的,对于结果我都是随遇而安的,顺其自然吧。你要喜欢我,挺好,你要不喜欢我,也挺好。你要觉得挺好,我就觉得挺好的。
因为现代这个社会很讲究目标导向性,对吧?总觉得这是个无比大的优点,目标导向性,然后还追求效率优先。坦率的跟大家讲,我是一个非常不喜欢目标导向性的人。所以我觉得我没有太强的目标性。有些人给自己的人生很强的规划,到了几十岁,我要怎样,到了什么时候我要如何,到了几年之后,我要达到什么目标。
(复旦大学陈果哲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