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作为孩子家长,到孩子学校参加了江校长关于《与家长面对面探讨家庭教育奥秘》的学术报告会。
其实不应该叫学术报告会,而应该叫家长之间的心得分享会比较准确。这一点在过程中江校长也强有重点强调。
也许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使得报告没有进到更深入层次。又或许是听过更精采的演讲,相比之下没有更多互动,幽默、灰谐,没有更多总结性金句频出,掌声雷动的场景。
我觉得没有达到校长本人心中想要的效果。作为家长的我也没感受到激情被触动、认知被打破,心悦诚服并收获满满感觉。但关于分享家庭教育的理却是最质朴的、最地道、最实用的理。
江校长本人以身示范,亲身经历,并实践于自己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投射后,收获到的、检验过的、地地道道的家庭教育经验。都的每一条,每一种方法都充满实现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可以说是一个父亲最欣慰的经验,在这里全部逐一给我们奉上。因此特别感校长的这次分享。
他自带的人格魅力,做事的坚持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但作用于学校,还作为父亲作用于孩子。
他的坚持与自律,使得他本更加从容与自信,坦城与担当(如春游一事,很多校长因怕安全,从而影响仕途,选择放弃)。积极向上的心态与高远的理想与行动。不仅会深深影响孩子,也定会带领一群优秀的老师,掺扶着、引导着学校走向成功的未来。
他分享中,要求家长们坚持并长期的做一件事,就是他最地道的经验分享,有方法性和可操作性。也是我认为本次分享最重要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孩子的成长有起跑线吗?如果有,它在哪儿?
*为什么优秀的孩子是别人家的?
*是孩子不够优秀,还是我们的期待太过理想?
*爱孩子是本能,欣赏孩子是本事
*如何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骄傲
前四个都是关于家长们的认知问题,说一下家长们就可能知道。但最后一点:如何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骄傲。
用要求父母坚持做好一件事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确实是可行的好办法。只要坚持做到这一点,其它的几个议题便可迎刃而解。
很多时候,我们是在做我们自己,坚持做好自己的事。表面看上去是中为自己,其实它会深深的影响周围的群体。这叫回归群体效应。
回归群体效应说的是每个做好自己的人,放回到集体中、社会中,体现出来的却是上进的团体,积极的社会。
就如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为自己起早贪黑的挣钱,目的都是为了自己,表面上是自私的。但这一行为放在中国社会中,体现出来的是人们及外煤对中国的感概是:中国发展很快了,经济活动太强烈。
而中国发展很快这一社会现象的展现,又会让人们觉得竞争激烈,不得不逼着我们加快经济活动的步伐,进入良性循环。
每家人的开灯,只是为了照亮自己,方便出行。放在整个城市中,体现出来的是城市的繁华与夜空的美。
因此我以为,江校长分享要求家长们坚持并长期的做一件事的目的,考虑的就是回归群体效应。
不但让我们自己享受到长期并坚持做一件事带来的正反馈和收益,更会深刻的影响家庭这个群体。让家庭进入到做事或学习进入到坚定不移的轨道中来,从而形成坚韧的品质习惯和家庭氛围。
孩子作为其中的一员定会受到影响,这种成坚韧的品质习惯和家庭氛围,也会倒逼孩子去锻炼自己,努力成为这种氛围中合格的一员。
但现实中的很多家长,自己不学习,确要求孩子学这学哪。让孩子子觉得不公平,因此产生反感 。
这样的方式对于孩子教育,凸显家长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何等的重要。也反映出江校长对教育方式思考的深刻。
网友评论